由美国制造的中美贸易摩擦,账单正变得越来越大。 征税商品规模从3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再到1000亿美元,虽然后面两个征税商品额度还没有实施,但市场已经在付出代价……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美股再现大幅下跌 市值一度蒸发万亿美元 而面对特朗普总统发出再增加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最新恫吓,遭到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速度更快、透出的决心也更强大的还击。中国两部门表示要对美国政府“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对对方发飙、说狠话的一种战略藐视。同时两部门不仅表示将“奉陪到底”,而且首次使用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说法,这是极其不寻常的。 那么,中美贸易摩擦,对饲料界的影响如何呢? 首先,对大豆和豆粕的影响如何? 图1 2003/2004-2016/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进口、消费 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图2 1995-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 单位:吨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图3 2012-2017年进口不同国家大豆占比 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猪易大数据 就近五年大豆进口国家来看,美国、巴西、阿根廷为我国大豆进口的前三位。其中,就美国来看,进口份额大致在35%-40%左右。根据2017年最新的年度进口占比来看,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4%。 表1 大豆采购成本变化 图4 2016-2018年豆粕均价走势 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就目前国内饲料原料替代方面来看,豆粕仍旧是最佳的植物蛋白来源。少量替代可以做到,但是大规模替代难以实现。 因此毫无避免,一旦加征关税落地,豆粕价格将出现300元/吨的上涨。 再次,对于我们中国养殖业来说,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表2 不同饲料增加理论成本 图5 豆粕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可以看出,就单吨饲料成本上,水产料企业增加最多,在90元/吨,其次是禽料、猪料,在60-70元左右。 饲料价格上涨的成本继续传导,理论上是生猪、鸡蛋、禽肉、水产品成本增加,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但对于生猪市场来说,在2018年生猪供应充足,且需求疲软的背景下,生猪养殖增加的成本,难以转移到终端猪肉的身上。 图6 2010-2018年4月生猪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可以看出,3-4月份猪价低迷的程度已经和2014年类似。而之所以今年生猪市场如此低迷,除了供应的增长,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消费的疲软。在消费不给力的背景下,生猪供应充足,这最终决定了2018年前三季度猪价难以有明显的起色。 因此,即使生猪养殖成本出现上涨,猪场也难以卖猪一个更高的价格,也就难以向下转移饲料上涨带来的成本的增加。 因而,若美豆关税加征25%关税,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很大可能将由养殖企业承担。在2018年猪价下行的环境中,成本的增加,将加大猪场亏损的程度,特别是对于2015年新进来的猪场,不论是自繁自养,还是公司加农户,当下均处于大幅亏损之中(如果说温氏、牧原处于小幅亏损,那么这些新进的猪场亏损幅度更大)。 图7 2018年3月不同地区猪场亏损程度 单位:元 数据来源:猪易大数据 就3月份来看,按照100公斤出栏计算,全国猪场亏损在161元/头,其中亏损最大的为华北,在180元/头。 另一方面,对于饲料企业来说,2018年第一季度竞争愈发激烈,大部分饲料企业销量同比下滑。若豆粕采购成本继续上涨,对于中小饲料企业,或者采购能力较差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我们回想2012-2014年那一波豆粕、玉米价格暴涨就可以发现,当时原料采购成本的增加,直接挤掉了一大批没有采购体系的饲料企业。而如今,豆粕若再度上调至3600-3700元/吨甚至更高,那么将再有一批采购能力差的企业退出市场。 在5月中下旬最终消息落地的这段时间,市场将一直处于不断炒作、发酵的阶段,而豆粕、菜粕、DDGS等蛋白原料也将随之水涨穿高。对于养殖户来说,更不能寄希望于豆粕推动行情的上涨,而是要继续围绕降低养殖成本做功夫。 另据悉: 自4月12日开始,临储玉米将大量进入市场,今年首次竞价销售数量高达700万吨,这标志着国内玉米市场开始进入“临储玉米时代”。而从当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关于明确部分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底价的通知》来看,即将入市的玉米价格明显低于当前部分地区的市场价格。最低1250元,最高只有1500元!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玉米价涨概率降低,供应充足之际,至于为什么不立即开出空单,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战才刚刚拉开帷幕,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态势到底如何演变尚难确定。 不过,东北港口已经开始下调收购价,目前2017年新玉米容重720以上1760元,容重700以上1750元,比最高价位时已下跌1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