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消化腺是一个大型致密的腺体,由于肝脏和胰脏还没有完全分离,故统称为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肝胰脏的正常与否,是对虾身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 在白斑(WSSV)、桃拉(TSV)等病毒性疾病肆虐中国对虾养殖业时,很少养殖户会关注对虾的肝胰脏问题。但近几年来,由于肝胰脏肿大、萎缩、模糊、变色等病变进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对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保肝护肝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最近几年对虾肝胰脏如何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对虾的选育。目前的对虾选育片面追求对病毒性疾病抵抗力、生长速度,忽视了对消化系统强化、免疫力的提高。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一方面的增强必然会导致其它方面的削弱。 第二则是养殖环境的恶化。目前中国农业废水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这意味着整体农业,当然包括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且,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第三养殖密度的增大。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忽视或片面取代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对虾和水体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的存在,所以保肝护肝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养殖全程的常规议题。 一、正常肝脏与异常肝脏的对比 正常白虾肝脏一般呈黄褐色,很多时候也受食物的颜色影响,健康的肝脏下端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非正常白虾肝脏变红、变白、肿大或者萎缩糜烂,组织柔软,缺乏弹性。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样变性。 肝脏病变的过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黄褐色(正常)、浅红色、深红色(肿大,初期)、稍微发白(开始萎缩)、完全变白(糜烂,后期)。发病初期该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白虾往往会继发肠炎病、黄鳃病、黑鳃病、烂鳃病、红体病、白斑病等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很难医治,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将病情较轻和健康的对虾保留下来,损失往往比较大。 二、正确有效的保肝护肝流程 1. 加强营养——为保肝护肝提供内在的物质基础 白虾保肝,应该从虾苗就开始做起。投苗第二天开始连续投喂虾片或者酵母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开口料,可保障虾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肝脏健康发育,为正常渡过转肝期打下良好营养物质基础。有了充足全面的营养,对虾机体才可以合成肝脏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很多时候,营养的吸收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比如部分维生素有利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所以营养必须全面。 2. 转肝期——顺利转肝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虾的转肝期通常指由摄食天然饵料变成摄食人工饲料的过程,因食性改变,肝脏负担加剧,而此时肝脏同时又在快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服保肝有较好的效果,但开料后对虾摄食量依然很小,若单通过内服保肝药物促进转肝效果一般不太显著。建议在对虾开料前后1-2天(第一造虾通常为20-25天左右,第二造虾为18-20天左右),在加强改良池塘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外泼刺激性小、容易被白虾吸收的保肝药物最好,以纯中药成分最佳,对促进转肝效果最明显,此阶段肝脏标志变化为形成明显的白色包膜,脏脏功能逐渐趋于完善。 3. 定期保肝——防止反复,健康肝脏需长期养护 对虾转肝后摄食量增加,肝脏虽然已经适应人工配合饲料,但因其承担了消化、解毒、调节免疫等诸多重任,负担依然很大,常易出现肝红、厌食等不良症状,建议每隔10天(从转肝期至卖虾)外泼一次保肝药物,以预防肝脏发生反复性病变等问题,维护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加强消化吸收和解毒能力。另外实践证明,健康的肝脏通常不容易产生“白便”,因此预防对虾“白便”应该从养护肝脏开始。 4. 严格控料——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维护与稳定 很多养殖户朋友在养殖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时常出现投料过多的情况,投料过多,大大加重了对虾肝脏的负担,且对池塘水质、底质形成污染,对虾容易应激,甚至发病。这就是为什么偷死的虾塘经常先死的都是大虾的原因。所以,严格控料,可以有效减轻对虾肝脏负担,对维护肝脏尤其重要。 5. 环境改良——为肝脏的发育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白虾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相对鱼来说是很高的,甚至近乎苛刻,肝脏尤其如此。很多环境的变化,经常首先表现在虾须、虾尾部,以及肝脏上。良好的环境,是对虾肝脏顺利快速发育生长,成功转肝的外在重要条件。所以要定期进行水质、底质环境改良,经常培水,使虾塘一直处于良性的物质循环中,形成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