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专题聚焦 查看内容

五月将近,雨季还会远吗?养虾人请注意“雨季三防”

来源: 51养殖| 2018-4-25 14:50
每年雨季都是对虾养殖户最头疼的时候,倒藻、应激、疾病、泛底等问题都是雨季易发的状况,养殖操作稍有不慎,将会损失惨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管是否会发生连续性暴雨,我们都要未雨绸缪。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这里总结一下相关针对大雨的前后预防知识,供大家参考。

防雨

一、大雨带来的改变

1.水温发生变化

暴雨的温度肯定比养殖池水的温度要低,而雨水与池水的混合首先发生在上表层,会导致表层水温度的急变。

而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过于激烈的外界温度变化,势必会引起其应激,这种应激的传导,会导致对虾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的降低,前者会出现空胃、空肠甚至肝脏出现病变;后者则导致对虾抗病力差,易发病。


2.水层交换更加困难


如果没有外界人力的干扰,暴雨会增加水层交换的困难,主要是雨水基本为纯淡水,其会降低塘水表层水的密度,降低水层交换的可能。

这样会导致溶氧含量低的底层水难以交换到表层水面,而溶氧含量高的表层水难以交换到底层。

而且雨季阳光少、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差、池底溶解氧不足等,容易引起养殖水体底层溶解氧含量低于3 毫克/升,而不能满足对虾的需要,也易引起对虾浮头或虾病发生。

3.PH值下降


一般雨水是纯淡水,其pH值在7.0 左右,如果是酸雨,其pH 值更低。

另外雨后地下水位会增高,地下水往往酸性较强,它渗透入虾池后,使虾池的pH 值及水质发生激烈变化。

如果水体中藻类再出现不正常死亡,有时pH 值会降低达到7.3 左右,而对虾肯定不能立即适应,在此种情况下,对虾极易发病。

4.盐度降低

如果是半咸水或海水养殖,在水体不大的情况下,大雨后,淡水冲入养殖塘往往会引起养殖水体盐度的变化过大,对虾体内外渗透压短时间内发生较大改变,对虾不能适应,也易发病。

5.藻类有可能会死亡

如果多阴雨,光照强度偏弱,藻类生长受抑制,并且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大雨出现,水质因素急剧改变,完全有可能引起藻类死亡,发生转水现象,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生态体系的崩溃,因为藻类是溶氧的主要提供者,是水体营养因子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6.氨态氮与亚硝酸盐

由于雨后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无法正常进行氧化分解,会产生更多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且氨态氮、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强,当其含量超标也会引起对虾发病。

二、大雨的相关预防措施

(一)雨前

不管如何,天气预报还是要看的,注意一周左右的天气变化,如果有大雨的相关预报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电路检修,这是一定要做的,因为雨中有可能开增氧机,如果相关电路出现问题,那么就会措手不及了,而且电路检修也是安全的保证,毕竟因为增氧机的电路问题,水产养殖上也出过人命。

2.排水沟渠、管道之类的硬件也要做好检修。

3.防酸雨,最好准备点生石灰,用于防止雨水使池水中ph 值急剧下降。

4.最好提前做一次增氧型底改,以改善底质,降低有害因子的积累。

5.提前给动物增加抗应激、保肝类的药物,提高其对温度变化的抵抗力,比如盐酸盐甜菜碱之类。

6.闷热天要注意适当控料。


(二)雨中

1.降雨时应尽量开增氧设备,不但增氧,而且防止水质分层,预防藻类死亡。

2.降雨期间要控料,同时要添加一些营养抗应激类产品,因为此时的养殖动物需要大量能量供给,以抵抗外界环境带来的应激。

(三)雨后

1.细菌增多怎么办

有句老话:洪水过后必有灾疫!

水体的激烈变化、有机质的急剧增加、外界细菌的进入以及塘内生物体系的紊乱,均会增加细菌数量,而此时又恰逢对虾应激,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暴雨后的第一个工作应该是消毒!

但此时对消毒剂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养殖动物没有刺激!在不产生二次应激的前提下,杀灭水体的有害菌,以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安全“菌少”的环境,从而为养殖动物解除应激提供时间保障。

2.PH值降低如何处理

雨后要尽快测定pH 值,视池水pH 值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石灰。

池水pH 8.0 以下、平均水深在1.5~2.0 米的池塘,每亩可泼洒生石灰8~12 千克,以调节养殖水体的pH 值,使水体pH 值稳定在8.3~9.0。采取少量多次地泼洒生石灰水,效果会更好。

3.水质转清怎么办

这有可能是倒藻转水所致,此时要重新做肥,并且适度补菌,以繁殖池内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从而恢复池内良好水色,重新建立池内的生态系统。


4.体质转弱如何调理

对虾体质有可能转弱,这是外界环境与体内应激的综合结果。雨后可在做好消毒工作的前提下,在饲料中增加额外的营养成份,可以使用一些抗应激、解毒保肝、诱食、饲料酸化剂、多维之类的相关产品。

防雷

据网友爆料,前年广西防城港市江平镇一名道士早上前往江平镇巫头村某虾塘帮驱鬼,法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该道士在树下烧香时被突然遭雷电击中,当场倒地。技术员及法医随即赶赴现场进行救助调查,经法医勘验,死者身体表有烧灼伤,死于雷击。


生命安全最重要,防雷避雷知识不可不多了解,特别是做水产的,下雨天有时还要露天工作,养殖场一般在开阔地,如周围没有树木等物,人就成为大地的尖端易成为雷击的对象,多学习一些防雷知识非常有必要。

一、室内避雷

关好门窗,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远离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二、户外避雷

1.在户外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 也会引雷。同时打雷时严禁接近一些正在作业的电力设施。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2.遇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游泳时,如遇雷电,要立即上岸,更不要停留在没有避雷装置的船上。

3.铁栏杆、干草堆、帐篷、观测塔、高压线等处是易遭雷击的地方,雷雨天要注意远离。雷雨中,一旦感到头发竖起或皮肤有明显颤动感时,要立即意识到自己已遭雷击,应立即蹲下,施以自我保护。

防病

1.红体,伴有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糜烂、充血,病虾在水面乱游,捞出水后即死亡。每天早、晚时病虾浮在水面较多,特别是停开增氧机时更多,此病可能是由于水环境突变,加上对虾脱壳感染病原体而引起。


2.游泳足变红,肠胃空,肝脏肿坏,体色微红,厌食,有少量死亡现象,怀疑可能是弧菌病。

3.鳃病:包括黄鳃、黑鳃,有可能是因为过多有机物(水体、底质)堵塞对虾鳃部引发,土池易发。

4.甲壳溃疡:甲壳和附肢上附着有黑色溃疡斑,溃疡边缘呈白色而中央凹陷。

5.偷死:天气突变、水温突变、溶解氧不足、转水、底脏、有机质过多、氨氮亚硝过高均有可能引起,病虾多数死亡在池底,少数死亡在观察笼中,饲料的投喂量明显减少。


6.浮头:如果天气闷热无风,阴雨天时间过长,则水体有可能缺氧,若时间过长,对虾有可能大量浮于池边或水体表层,严重会导致死亡。

对于这些疾病,其预防重点做好雨后的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底部改良工作,可避免多数疾病的发生。





收藏

已有63 人点赞

  • 游客170

    游客170

  • 游客383

    游客383

  • 游客513

    游客513

  • 游客471

    游客471

  • 游客622

    游客622

  • 游客2

    游客2

  • 游客156

    游客156

  • 游客197

    游客197

  • 游客947

    游客947

  • 游客772

    游客772

  • 游客701

    游客701

  • 游客225

    游客225

  • 游客169

    游客169

  • 游客356

    游客356

  • 游客30

    游客30

  • 游客288

    游客288

  • 游客869

    游客869

  • 游客891

    游客891

  • 游客244

    游客244

  • 游客109

    游客109

  • 游客292

    游客292

  • 游客249

    游客249

  • 游客389

    游客389

  • 游客917

    游客917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