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大话水产 查看内容

真假之争!到底谁才是名副其实的“三文鱼”?

来源: 水产前沿| 2018-5-25 09:57
近日,央视财经发布的一条关于三文鱼的微博《万万没想到!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三文鱼差点上了热搜。

这条新闻被多家媒体转发,有眼尖的网友认为,这个青海养殖场养的并非传统意义上正宗的三文鱼(大西洋鲑),而是虹鳟鱼。


围绕这一事件的讨论包括,虹鳟鱼能不能称为“三文鱼”?商家是否存在欺骗行为?正宗的三文鱼应该是什么鱼?养殖虹鳟鱼能不能生吃?淡水中能不能养殖“三文鱼”?虹鳟养殖是否使用了色素“掺假”?


虹鲑鱼与三文鱼(大西洋鲑)的区别,虹鳟鱼侧体侧有一条桃红色纵带

今天(24日),中国渔业协会发表《针对近期网上关于“国产三文鱼”的不实报道的澄清》文章对事件进行澄清,原文如下:

这两天,关于国产三文鱼的话题在一些媒体平台持续发酵并被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凭借主观错误理解进行的偏离事实的报道。部分稿件标题悚人,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了恶劣的传播影响。针对其中的一些失实之处,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澄清和释疑。

误解一:虹鳟不是三文鱼

在中国市场上,事实上,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正如国人目前餐桌上吃的金枪鱼,包括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等都叫金枪鱼。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他们国家内的养殖场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价格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误解二:淡水三文鱼存寄生虫,生吃对人体有害

野生的鱼类很容易存在寄生虫,正规养殖的没有。同样,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野生鱼类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和甲壳类生物,使得鱼类间有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开放性的生存环境和不可控的捕食对象,野生三文鱼感染疾病或寄生虫的几率相比养殖品种高很多。

但人工养殖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以国产为例,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水质要求高,水质清冽,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同时还需要提到的是,人工养殖的过程都有鸟类防护设施,这种措施也阻断了寄生虫通过鸟类粪便传播的途径。针对生吃对人体有害,例如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性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杀死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另外,从事实上说世界范围内这个寄生虫没有感染虹鳟的病例报道;其次从该虫本身说虹鳟养殖环境中存在其中间宿主可能性较小,无法完成其生活史;第三,虹鳟养殖业中均投喂人工饲料,没有感染源。无论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水鱼类,都有可能成为某些寄生虫的天然宿主,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海水鱼寄生虫就少于淡水鱼。与其他淡水温水鱼相比较,虹鳟养殖环境要求很高,一般利用天然水库或者是地下清泉,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极低。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未见虹鳟感染该虫的文献报道。

误解三: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部分种类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比如虹鳟鱼、山女鳟和高白鲑等,但是不同种类还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说虹鳟经过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里养殖,鲑属的褐鳟,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鲑鳟鱼系冷水性凶猛鱼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尤喜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川溪流。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4—16℃,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低于8℃或高于18℃,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丰富的水流的刺激可保持鲑鱼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生长。目前,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养殖基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适明度达5米以上,平均水深8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复制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误解四:虹鳟的色泽不如大西洋鲑,使用了色素“掺假”

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反而对美白防晒有好处。

需要强调的是,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代表产业之一。中国养殖三文鱼凭借地缘优势,相比进口三文鱼物美价廉,安全卫生,对老百姓来说是吃得起的放心三文鱼,因此,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抹黑中国三文鱼养殖。同时也请广大消费者通过专业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甄别网上的报道,不信谣、不传谣。

各位看客,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所以有被弄晕的网友直接建议“应该取消三文鱼的名称,直接就是虹鳟或大西洋鲑”,消费者一目了然,直接了当。

水产品里还有哪些容易被坑的“名号”

1、不是什么虾都可以叫“基围虾”

确实来说,基围虾并不是一种虾的学名或名字,而是在一种养殖方式下养出来的虾。“基围”是指广东近海的田地,为防御水患,在周围修筑堤围,潮涨时虾苗进入“基围”并慢慢长大成为“基围虾”,也算是野生虾了。确切来说,基围虾是指刀额新对虾,这是南方沿海特有的品种,额角尖而翘,像一把剑。虾体偏浅红棕色,上缘9齿,下缘无齿,比较显著的特征在于,其步足红白相间,身体上密布着褐色小点点,肉质清甜(比南美白对虾好吃很多)。那北方有没有“基围虾”?有,北方也有大汪子,但以前传统上圈养的是日本对虾。

平时提起“基围虾”,都满足一下特点:高档。因此现在有一些不良商家将南美白对虾当成基围虾出售,赚取更高的价格,欺骗不懂市场的消费者。你想想看,南美白对虾是外来物种,来自于厄瓜多尔,怎么可能在我国被“基围”呢,这一想就豁然开朗了。

刀额新对虾


2、商家用巴沙鱼柳冒充龙利鱼

还有现在特别火的巴沙鱼(便宜)冒充龙利鱼(贵),商家是怎么冒充的呢?巴沙鱼和龙利鱼两者外貌迥异(见下图),但脱去“外衣”做成鱼柳后确实让人难以分清。两者都无肌间小刺,多白肉。用巴沙鱼柳代替龙利鱼柳,简直是实力模仿,并且已经冒充很久了。有些超市里用巴沙说柳标着“龙利鱼柳”的商品名出售,甚至有些商家给出这样的介绍:龙利鱼柳又名巴沙鱼,导致很多人以为,龙利鱼就是巴沙鱼。

巴沙鱼

巴沙鱼鱼柳


龙利鱼


3、罗非鱼和鲷鱼

提起鲷鱼,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通常指的就是真鲷(贵)。罗非鱼(便宜)在台湾被称为鲷鱼来卖,因为罗非鱼属于慈鲷科,台湾人钻了个空子。在国内,也有商用为了提高冷冻罗非鱼片的价格,给它取名为鲷鱼片。

真鲷


红罗非


除了以上3个案例,还有油鱼冒充鳕鱼,饭店里的梭边鱼、鮰鱼、江团等鲶鱼你是不是还分不清,年轻的消费者认得出花鲢(鳙、胖头)和白鲢吗?鱼类乱命名是个很常见的事情,食用鱼观赏鱼都是如此,不成规范的商品名让我们吃鱼群众真心累啊!
收藏

已有66 人点赞

  • 游客832

    游客832

  • 游客697

    游客697

  • 游客745

    游客745

  • 游客853

    游客853

  • 游客365

    游客365

  • 游客395

    游客395

  • 游客788

    游客788

  • 游客314

    游客314

  • 游客412

    游客412

  • 游客862

    游客862

  • 游客422

    游客422

  • 游客811

    游客811

  • 游客823

    游客823

  • 游客796

    游客796

  • 游客505

    游客505

  • 游客863

    游客863

  • 游客492

    游客492

  • 游客331

    游客331

  • 游客330

    游客330

  • 游客190

    游客190

  • 游客391

    游客391

  • 游客509

    游客509

  • 游客224

    游客224

  • 游客506

    游客506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