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即将来临。每到盛夏时节,蟹塘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缺氧、烂草、死蟹等问题,有的甚至十分严重,出现“暴塘”。到了这个时节,蟹农们该投入的基本上都投入下去了,一旦出现“暴塘”,基本上血本无归。 高温缺氧引起的鱼蟹暴塘 一、盛夏时节蟹塘常见问题 高温期伊乐藻腐烂引起的水质恶化 2.缺氧。缺氧是高温期常见现象之一。导致养殖水体缺氧的原因很多,一是高温引起的、使水中的溶解氧溢出水面;二是高温期水生动植物呼吸作用明显增强,耗氧量加大;三是动物粪便、植物尸体、塘泥以及残饵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四是雷雨、大风、闷热等灾害性天气使水体中的溶氧大量逃逸。典型案例:2016年8月21日夜的大缺氧,造成当涂、高淳等周边地区部分塘口“暴塘”。据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当天晚上当涂的大气压为990多个大气压,而正常情况下为1100个大气压左右,相差近20个大气压,造成水体溶氧大量溢出,导致大部分塘口严重缺氧。 3.热害。高温热害不仅可以导致伊乐藻沉底腐烂、水体溶氧不足,还会直接对虾蟹生长甚至生命产生影响。2017年7月13日—7月26日的持续35℃以上的高温,造成许多塘口河蟹出现食欲不振、昏迷、脱壳死、软壳死甚至“暴塘”。 4.蓝藻。蓝藻又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门藻类,对水产养殖有危害的蓝藻主要是微囊藻和颤藻。蓝藻喜高温、高pH值、高磷高氮,5月以后不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塘口开始陆续发现蓝藻。蓝藻暴发后,不仅严重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生长,还容易引起水体缺氧。蓝藻“倒藻”后,释放的藻蓝素有毒,容易引起养殖水产品中毒死亡。因此,许多养殖户“谈藻色变”,见到蓝藻必先杀之而后快。殊不知杀藻也有风险,有的甚至出现“暴塘”,每年都会有养殖户因杀藻不当而发生医患纠纷。 5.青苔。青苔是虾蟹养殖池中最常见的有害藻类,有水绵、水网藻、丝状藻等。目前,市面上处理青苔的药物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效果尚好,但是不能“除根”,就像“牛皮癣”,处理很麻烦。高温期使用表面活性剂处理青苔效果很不明显。青苔沉底腐烂容易引起池塘底质恶化,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虾蟹中毒死亡。 二、处理方法 (一)优化水草种植结构,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1.提倡池塘水草至少两种以上,夏季高温季节精养蟹塘水草应以苦草(扁担草)、轮叶黑藻(节节草)为主,辅以金鱼藻、水花生、空心菜等;河沟应以金鱼藻为主。 2.水草覆盖率以40%~50%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高了,夜间的水草呼吸作用加强,与虾蟹竞争氧气,加重水体缺氧。低了,水草的净化能力不足,同时,对水体降温和河蟹栖息也产生影响,不利于河蟹的生长。 3.沉水性水草要求做到“草不露头”,防止影响风浪增氧。水花生和空心菜等漂浮性水草要用竹竿或绳固定,东西向布局,水草覆盖率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5%~10%。 高温期浮在水面上的伊乐藻 5.高温期施肥要谨慎。伊乐藻为主的塘口,当水温超过30℃,不得使用长根肥、腐殖酸钠等长草、清草的肥料和药物,否则会加速水草的腐败。 6.勤处理“草脏”。夏天,水草光合作用强,容易附着腐殖质,引起“草脏”,应勤使用果酸类解毒剂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处理,保持水草草体清爽干净。刚毛藻附着也是引起“草脏”的重要原因,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先杀藻处理。 (二)勤改底调水增氧,防止水质恶化 1.勤改底调水,保持水质嫩爽。水生动物排泄的粪便、水草尸体以及残饵在高温的作用下加速腐败,容易造成池塘底质恶化,需要通过氧化型或生物型底质改良剂和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善环境。一般每10天左右使用底质改良剂一次,每7~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一次。为降低使用成本,养殖户可在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有益菌原液或菌粉和培养基进行人工扩繁。 2.科学合理使用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高温期,池塘各种耗氧因子增多,耗氧量加大,水体可能长期处于亚缺氧状态,轻则影响饲料利用率,影响河蟹生长,重则降低河蟹免疫力,增加感染病菌的几率。水草覆盖率过高、水草腐烂以及灾害性天气多发等,都随时有可能引起池塘严重缺氧甚至“暴塘”。 因此,科学利用好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非常关键。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应用,把物联网设备和增氧设备联网,实时监控、适时增氧最为理想。如果没有物联网设备,应该勤夜间增氧和早晨增氧,做到夜间增氧要持续到日出;晴天中午和下午切忌开机增氧,防止池水搅动把表层热水带入底层,引起河蟹不适。阴雨天气可选择全天候增氧,闷热雷雨天气要提前增氧。另外,要破除只要是开动增氧机就不会缺氧的错误认识,提前研判塘口的溶氧情况,提前开机增氧,以防不测。近年来,发生多起因开机不及时出现死鱼死蟹的惨剧,就是因为对增氧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没有增氧设备的,可通过夜间加注新水、撒粒粒氧等形式补充水中溶氧。 (三)未雨绸缪,防高温热害与未然 1.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保持合适的深水区占比和合理的水深,通过水位调节降低水温。一般情况下,蟹沟面积不低于池塘总面积的20%,池埂平均高程1.5米左右,板田蓄水深度最好能达到1.2米以上。 2.合理布局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莲藕是蟹塘比较理想的挺水植物,水花生和空心菜是蟹塘比较理想的漂浮植物。只要是合理控制好覆盖比例,就会很好的发挥降温效果。一般情况下,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覆盖比例应控制在5%~10%,东西向布局。水花生和空心菜可用竹竿或人工浮床固定。 3.夜间加水或加井水降温。在上述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采用夜间加水降温或加井水降温。 (四)科学防治蓝藻 1.蓝藻预防。根据蓝藻生长特点及其生存条件,我们可以从破坏它的生存环境入手,不让蓝藻有生存的空间。主要是调控水质,稳定藻相和菌相,保持水体中硅藻和绿藻中的优质单细胞藻类占绝对优势,可通过补充硅藻肥、有益藻源获得。定期用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分解利用池塘中的腐殖质,将塘口中多余的磷肥和氮肥转化利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稳定水体pH值。根据池水pH值测定情况,通过补充红糖、氨基酸等形式及时补充碳源,通过施用葡萄糖离子钙等形式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 2.蓝藻的处理方法。蓝藻发生后,切记慌张。事实上,许多塘口出问题就是因为对蓝藻处理的方法不当造成的。目前,市面上处理蓝藻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杀微囊藻的和杀颤藻的两种。二氧化氯和红霉素对蓝藻有杀灭作用,不过二氧化氯处理蓝藻有效期短,第一次使用能保持7~10天,对二次使用可能仅能保持3~5天,效果不明显;红霉素已被列入无公害水产品禁用药,不得在池塘使用。杀蓝藻之前,养殖户一定要结合塘口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是看水草。草好,活力强,可以杀;光水塘可以杀;水草丰盛的塘口杀藻要慎重,主要防缺氧;水草腐烂,没活力的塘口不宜杀藻;二是看蓝藻生长期。生长初期的蓝藻杀灭风险相对较小;处于“水华”期的蓝藻杀要慎重,可分期分批局部杀;处于衰竭期的蓝藻不宜杀,风险大。三是看天气。晴好天气,水体一般不缺氧,杀藻风险小;闷热天气,易缺氧,杀藻风险大;高温天气,水体溶氧低,虾蟹活力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杀藻风险大。杀藻后,一定要进行解毒处理。 不宜杀藻的塘口,只要勤换水,避免“倒藻”现象发生,一般不会出问题,只是河蟹规格偏小,品质偏差。 (五)重视青苔的危害 梅雨期是丝状青苔的多发期,一般附着在池底和水草上,严重影响投喂和水草生长。随着气温升高,一般的青苔药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当丝状青苔大量繁殖出现“倒藻”后,往往造成底质恶臭,引起虾蟹中毒,甚至死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通过使用生物菌类底改将底层的丝状青苔打出水面,人工捞除。对于水草上附着的青苔,利用表面活性剂类灭苔药结合腐植酸钠处理,但是高温期不宜在伊乐藻上使用。 (六)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 高温期,由于池塘环境的恶化,水产病害进入高发期。比较突出的有肠炎和肝胰腺坏死,这两种疾病都是吃出来的病,“罪魁祸首”就是不干净的饵料以及投喂方法不当。主要处理方法: 高温期露天曝晒未经处理的冻鱼 2.冰鱼和配合饲料搭配投喂。高温期,河蟹基本停止脱壳生长,对饵料的蛋白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没有必要天天投喂冰鱼。可以参照金坛和宜兴等地比较好的经验,一天冰鱼,一天配合饲料。这样,既降低发病风险,又降低养殖成本,一举两得。 3.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壳聚糖等营养物质,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