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夏季水温变化,淡水鱼养殖请注意“随机应变”!

来源: 水花鱼| 2018-6-13 09:36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面积较多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1公顷=15亩),其中可供鱼类养殖的面积约占1/3。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50%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200万吨的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草鱼,这5类大宗淡水鱼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淡水鱼养殖水体夏季水温规律

夏季水体温差变化较小,水体温度受当日及前5天气温的影响较大。

邓爱娟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1天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天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

马建波等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2.0m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2.水温对淡水鱼的生理生长的直接影响分析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

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饵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优于>珠江种群优于>黑龙江种群。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3.水温对淡水鱼的间接影响分析

(1) 水温对水体中溶解氧、pH及氨态氮等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溶量均与水温有关。夏季水温升高,鱼类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由于浮游生物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水中溶解氧也随之发生变化,晴天较阴天含氧量高,白天较夜晚含氧量高,晴天下午含氧量最高,黎明前含氧量最低,当水中溶解氧量低至0.3mg/L,鱼类即开始死亡。因此,夏季应特别注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采用增氧设备增氧,使水中溶解氧量保持在4mg/L左右。


另外,水温还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中植物及浮游生物生长,而水中pH变化主要由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引起,白天植物及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大于鱼类等生物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度,pH值上升,晚间光合作用停止,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pH值随之下降。

含氮有机物分解,水生生物(包括鱼类)代谢以及反硝化细菌还原可以产生水中氨态氮,水中氨态氮含量与pH及水温成正相关关系,氨易溶于水,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因此,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饲料喂养次数以及换水等方法,对水中的氨态氮加以控制。
 
(2) 水温对鱼类感染疾病的影响


夏季由于水温高,水质较肥,水中病原体大量繁殖,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池水负载量大,可能会降低鱼类本身抗病能力,使其干扰病原菌。


进入高温季节后,淡水鱼类易发暴发性出血病,该病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水温持续在28℃以上最易暴发流行,感染早期鱼体体表各器官均出现轻度出血,严重感染时,鱼体体表严重充血。因此,必须做好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物消毒、换水保持水体清洁;降低养殖密度;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或适当减少饲料投喂;使用增氧机及时降低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投饵施肥多,最易导致水质变坏;同时水温高,寄生虫与致病菌大量滋生,易引起淡水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夏季淡水鱼养殖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水质状况的检测以及鱼类疾病的监控等,这是实现夏季淡水鱼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收藏

已有71 人点赞

  • 游客60

    游客60

  • 游客167

    游客167

  • 游客488

    游客488

  • 游客305

    游客305

  • 游客779

    游客779

  • 游客453

    游客453

  • 游客448

    游客448

  • 游客334

    游客334

  • 游客871

    游客871

  • 游客852

    游客852

  • 游客805

    游客805

  • 游客37

    游客37

  • 游客552

    游客552

  • 游客139

    游客139

  • 游客50

    游客50

  • 游客422

    游客422

  • 游客251

    游客251

  • 游客202

    游客202

  • 游客138

    游客138

  • 游客13

    游客13

  • 游客697

    游客697

  • 游客447

    游客447

  • 游客747

    游客747

  • 游客538

    游客538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