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猪场合格还怕被“拆”吗? 目前我国的饲养环境相对复杂,养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并且我国养殖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带来了环境承受力不足的问题。而养猪行业比较低的门槛引来了各个行业的关注,诸多企业都投身到生猪养殖领域发展。因此,养猪领域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是由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的。那么面对这种环保压力,国家对一些“小、散、烂”的、环保不达标的猪场进行拆迁,长远来看,是对整个养猪产业有好处,有帮助的举措,有利于促进整个养猪产业优胜劣汰,优化产能。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养猪业发展状况和密度分布来实施拆迁、禁养以及限养政策,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手法,“一刀切”对整个养猪产业来说是损失,会形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和整个养猪业的无序,所以应该采取有序退出,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实施进而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对生态养殖和“拆猪场”带来的问题和影响,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最终改变产品品质,让人满吃健康食品。而由于现在养殖污染问题的暴露,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污染在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可能还未彻底暴露,有些地区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百姓生活,对地下水源也造成了巨大危害。所以,水网众多、环境承载力差的地区更容易受到污染,所以我们就要进行产业的转移,减少环境压力。 “拆猪场”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讲,这次国内的猪场拆迁大潮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在设备、技术上都要经过合格的环保测试,经过合格的污水、粪污处理设备或者利用科技将粪污充分利用起来,走一条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中国特色养猪之路。 废弃猪场改养虾 山里,原本一栋栋废弃的养猪场,经他改造,成了标准的养虾基地;他一年到头扎根虾场,攻克难关,虾苗成活率由最初的15%提升至35%;来大陆养虾一直是他的梦想,他无偿将养虾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更多人养虾致富。他便是从台湾来大陆养虾的创业青年李忤锭。 台湾青年李忤锭展示澳洲淡水龙虾。赖志昌 摄 近日,记者走进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奇迈山上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心怀梦想,来大陆创业养虾 黝黑的皮肤,高瘦的身材,戴一副黑框眼镜,身穿连体防水服,在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记者见到李忤锭时,他正认真地察看龙虾的生长情况,监测水温、水质。 今年35岁的李忤锭,来自台湾云林县,是一名专门从事水产养殖的水产甲壳类技师。李忤锭介绍,从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养殖系毕业后,他便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相关工作,参与过淡水虾、海水虾等繁殖、培育过程研究,在虾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正说着,李忤锭从池里捞出一只成品虾,摊开满是龙虾夹痕的大手,蓝褐色的虾在手掌上活泼乱跳,个头很大,足有半个手掌大。 据介绍,这种澳洲淡水龙虾,又叫蓝龙虾,原产澳洲北部热带地区,终身生活在淡水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甜;此外,虾的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市场上食用的成虾每只重量在100到200克,最大可达600多克,一般4—6个月便能上市,且适合长途运输,畅销于高档酒店、宾馆等场所。 “目前,这种虾在市场上属稀缺高优品种,大陆掌握育苗技术的人少之又少。”李忤锭告诉记者, 在台湾这种虾的养殖技术已有20多年,他从2015年便开始从事这个虾种的育苗养殖工作。对虾的前景,他更是信心满满,“目前市场价,2厘米规格虾苗每只约1.5元,3厘米到5厘米的寸虾则可卖到3到5元一只。成虾养到2两左右上市,成虾塘头收购价约在50~60元/斤之间,市场价格90~110元/斤。 怀着对大陆市场的向往,李忤锭有了到大陆扎根创业养虾的想法。2017年6月,李忤锭先后到厦门、漳州、龙岩等地考察,最终选择将养虾基地落户龙岩,与合伙人租下邓厝村境内奇迈山上废弃的41亩养猪场,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澳洲淡水龙虾育苗基地。如今,原本废弃的养猪场摇身变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化龙虾养殖基地,目前已有两块种苗场,投放超3000只种虾,设置有成虾养殖区、繁育区、钓虾区等区域。 “这里的水质特别好,特别适合甲壳类虾的生长。山上这些废弃的养猪场,稍微改造就能启用,实现资源再利用。”随着李忤锭扎根龙岩,他在台湾的妻子小林及22岁的徒弟小吴也跟着一起过来帮忙。 免费传授养虾术,带动更多人致富 来大陆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梦想,如今终成现实,不过,第一季不足15%的虾苗成活率却让李忤锭备受打击。 “很多虾幼苗出来后养不活,都死光了,这可能受当地气温、水质的影响。”李忤锭说,虾育苗的每一环都很关键,一年三季,一只母虾一次产卵300到500卵,水温通常要控制在10°C到37°C之间,“水温、水质的控制是龙虾抱卵、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时刻观察龙虾的生长情况,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疏忽。” 为攻克气温、水质等技术难关,李忤锭一头扎进养虾基地,一门心思地搞养殖。“他平时都是待在基地,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来大陆这两年,甚至连过年都没法回家。”妻子小林有些心疼地说。 “基地一刻也离不开我,虽然想家但没办法。”李忤锭说,虽然山上日子有些枯燥,不过这里的生活并没有让他觉得不适应,“这里生活跟台湾没什么两样,周围的人对我们也都很友善”。 辛勤的付出,最终换来回报。在当地农业部门、科研人员及李忤锭的不懈努力下,一道道养殖难题被攻克。通过培育乳酸菌、光合细菌等生物菌群,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改善虾池水质,基地虾苗的成活率由最初的15%上升到现在的35%。已有不少客户前来订货,虾苗不仅销往龙岩周边,还远销广东、湖南、安徽等地区,年产值达300万元。 山上废弃的养猪场,如今摇身变成了“聚宝盆”,引得周边村民啧啧称奇,不少村民来到李忤锭的养虾基地观摩学习,对此,他大门敞开,来者不拒。 “我也希望将技术教给村民,让他们掌握技术后走虾养殖的致富之路。”李忤锭说,目前,他正准备开设培训班,定期为村民免费提供虾养殖技术培训,与此同时,还将继续与高校合作研究“稻虾共养”模式,推广龙虾养殖技术,让周边更多的村民参与,带动更多人养虾致富。 谈到未来,李忤锭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打造可供游客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虾庄园,到访游客不仅能体验钓虾的乐趣,还有机会品尝台湾做法烹饪的特色虾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