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黑中介串通垄断市场压价,养殖户怎么样才能获得议价话语权?

来源: 水产前沿 | 2018-7-9 11:14
近日,国内持续的低虾价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虾价为何低的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市场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前看似不起眼,但现在也恰恰说明了当前水产业的松散性。

这一次,大家将矛头指向了中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中”或“虾中”。


中介疑似集体垄断市场,联合压价


据消息人士介绍,当前部分养殖区存在一种现象,比如广西当地有些虾中,以前互相竞争,现在都形成联盟了,有自己的群,统一定价,一个虾中看了这塘虾,整个圈子都知道,给不出好价格。他认为这种行为相当于集体垄断,市场失去了自由竞争,最终受伤害的是养殖户。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说辞,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网友1:
现在的九八佬(中介)吃差价不少于五元钱一斤,在合浦党江,九八佬结成团伙,一塘虾如果一个九八佬抛过了,叫其他九八佬抛也是同样头数,而且价格只低不高,这是九八佬的潜规则,虾农知道挨斩也无可奈何。

网友2:现在收虾老板同区域虾中串通,一个虾中看过虾报价后其他虾中都报低价集体分钱,垄断经营。

网友3:水产养殖品的致命弱点,如果你的虾有什么问题价钱不合适不卖的话那只有等死,所以就把价钱压得死死的。总讲到头来都是虾农担风险,虾难养,养到大虾,虾中在秤上做手脚,八两秤做一斤用,有的还不止是八两,还是七两呢!希望有人出来管管,还虾农一个公正,合理的秤。

网友4:
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灾:虾中垄断市场,这个虾还怎么养?

网友5:希望当地有人出面组织有当地所有的虾中集中组成一个公司,虾中们要持有上岗证,才有权力到虾农那看虾,这样子就有人管他们了。秤不公道,虾农可以投诉他们公司,有关部门可以监督他们,就得像你开车,必须要有驾驶证。有人监督他们,虾农们不就可以看到透明价了!公平,公正

网友6: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市场环境不成熟,供大与求,否则还不是买家说了算吗?

网友7:我自养自捉到市场卖,除开发病太急之外。上次1500斤60头的虾自己抓到市场卖居然多卖一万元,中间商太黑心了。

网友8:希望当地对虾协会规范交易市场,提供相关协议保障,积极应对并维护养殖户切身利益,必要时公布黑虾中介名单。

网友9:以前海南也出现这种情况,本地虾中联合起来,不让外地虾中进来,一手垄断市场,有的虾中想收虾也不敢过来收。还串通起来以各种理由不收虾,最后我只能以他们出的价格贱卖了。

不单是对虾市场,在鱼市场同样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之前就发生过中介谎称养殖户所养的鱼药残超标,从而压价收鱼的事件,而该客户说自己根本没有喂过此类药品,怀疑是中介从中作梗,乘机压价获取暴利。

可以说,销售和流通的不透明,已经成为水产品乃至农产品最致命的环节之一。

我们经常说,不但要养得好,还要卖得好,但是往往到最后销售的环节,却又是备受煎熬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新手或者外地人,他们往往栽在了“中介”这个游戏规则上。

套路一:危言耸听,营造掉价氛围


一般养殖户卖鱼(虾)就是卖涨不卖跌,预期很重要,所以中介就是希望营造市场行情不好的氛围,制造紧张的氛围,以此压价并促进成交。

套路二:按兵不动,营造供大于求紧张气氛


当行情一般的时候,中介可能会集体不出动,打电话怎么也不接,或者找理由推辞,营造一种供大于求的紧张气氛,最后养殖户只能苦苦相求,低价贱卖。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新手和外地人身上。

套路三:卖鱼虾时无理压价


这种情况很多养殖户可能都遇到过。在看鱼(虾)时以各种理由如卖相不好、数量少压价,最恶劣的是到卖鱼(虾)时,临时找出一系列理由压价,鱼(虾)已上塘,再回塘又是损失,养殖户只能选择割肉出售。交易风险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但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养殖户只能忍气吞声。

套路四:弄虚作假,骗秤

这种现象似乎很多地区都有,第一是在看鱼(虾)时在秤上做手脚,将鱼(虾)的规格拉低再出低价收购。更为恶劣的是,有收购商以换秤砣的方式缺斤少两,往往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套路五:中途停止交易

比如说双方口头协议要卖3塘鱼(虾),但是卖了1塘以后,中介以各种理由不再收鱼(虾),或者本来说抓1万斤,最后只抓了5000斤就收场,甚至不惜以不要订金的方式停止交易。但养殖户已经降低水位或撤了增氧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套路六:打样不公平


中介在打样时专挑离料台远,鱼虾规格小的区域打样,造成鱼虾整体规格偏小,中介趁机压价。


中介的作用不可否定,但市场亟需规范


养殖户辛辛苦苦养殖几个月,都希望有个好收成,赚个盆满钵满,特别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更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顺利的流通过程,减少自己的损失,但最后被中介巧夺豪取的事近年来却时有发生。

确实,水产流通中介的出现,对于我国松散的水产业来说的确为这个行业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们不但衔接了生产与市场,实现了水产品的顺利流通,同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他们从中赚取服务报酬无可厚非。中介在养殖户和收购商之间博弈,协调双方,达成协议。但生意总是要双赢甚至三赢才能长久,倘若中介要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牟利,那终究并不会长远。

话说回来,对于中介这个报酬如何才算合理,这个市场如何才能规范,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回到开头这个问题,中介联合垄断是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吗?肯定不是,但如果这种情况普遍且恶劣,肯定会给局部市场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流通中介有没有操纵市场价格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水产养殖市场还是有一种浮躁的心态,流通中介只不过是做交易的人,他们并不是房价暴涨暴跌现象的根本原因,他们不过是通过买卖房屋来赚取差价或者说是佣金。中介也承担了部分市场风险,但讨论重点并不是“中介”,而是我们如何面对“联合垄断”造成市场不规范这件事。未来,养殖户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也会继续讨论如何规范水产品流通这个话题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收藏

已有122 人点赞

  • 游客28

    游客28

  • 游客711

    游客711

  • 游客273

    游客273

  • 游客724

    游客724

  • 游客872

    游客872

  • 游客578

    游客578

  • 游客62

    游客62

  • 游客955

    游客955

  • 游客484

    游客484

  • 游客775

    游客775

  • 游客519

    游客519

  • 游客128

    游客128

  • 游客719

    游客719

  • 游客774

    游客774

  • 游客919

    游客919

  • 游客261

    游客261

  • 游客723

    游客723

  • 游客935

    游客935

  • 游客641

    游客641

  • 游客69

    游客69

  • 游客859

    游客859

  • 游客139

    游客139

  • 游客319

    游客319

  • 游客595

    游客595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赵世新 2018-7-9 15:01
鱼农被黑中介害苦了,国家应出台法规,进行培训规范,有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查看全部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