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八月以后,养殖品种进入高速生长区,随着投料的加大,池塘水质和底质逐步恶化,天气异常突变(暴雨、高温、风向转变等天气原因),菌藻不平衡,营养缺乏,出现大面积或全部藻类死亡,导致塘出现倒藻转水的情况,轻微时鱼吃食缓慢,严重的鱼池会出现鱼类浮头,甚至缺氧死亡等情况。 一、倒藻的原因 1.水体的藻类单一 水体的稳定性主要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也就说水中的微生物种类越多,水体越稳定。藻类结构单一的池塘水质容易过浓,肥而不活,单一藻类繁殖大量吸收单一元素而造成某种元素缺失,池塘营养结构失衡,微生物种群不稳定,某些元素和有害物质因为不适合单一的藻类吸收降解而大量累积,就会出现水质恶化、底泥发臭。单一藻类的水体通常在高峰期时由于结构单一,缺少平衡,易发生繁殖过旺、老化甚至倒藻泛塘现象,所以应尽量保持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单一的小型绿藻为主 2.泡沫多、老化水质 高温天气在池塘水面油膜多,悬浮物过多,下风口黄绿色的泡沫死藻比较多,一般这种情况水体已经富营养化,藻类慢慢老化死亡,数量减少,水体物质循环失衡,极易出现缺氧倒藻泛池等情况。 泡沫多,老化水 3.天气突变 在由阴雨天突然变成高温闷热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阴雨天气突然连续高温,这时候水体理化指标温度、气压、溶氧、pH值、有毒物质等也会随着天气突变而急剧改变,水体应激过大,藻类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死亡,引起倒藻。 4.管理不当 操作管理不恰当,如过量施肥施菌或时间不对、过量消毒、杀虫造成生物不平衡等,特别是在高温天投放对藻类杀灭作用比较厉害的产品,如硫酸铜、漂白粉、强氯精等。 5.藻类营养缺乏,营养均衡失调等。 6.水体原生动物过多 水体的原生动物摄食藻类而大量繁殖,抑制藻类生长,会使水体藻类不足产氧能力降低造成缺氧甚至倒藻转水。 7.部分鱼塘鱼吃食不好活力差,用过底质改良剂以后,暂时提高食欲,很快又恢复和以前一样。 二、倒藻后水质变化及危害 1.池塘溶解氧下降,鱼类有浮头现象 藻类死亡以后水体表面有大量的气泡阻止空气中的溶氧进入水体,水体中大量死藻的分解会加剧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双重作用下,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鱼类发生浮头,严重的引起死亡。 2.水体指标改变,加速水质底质恶化 池塘水体和底部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池塘水质越差,溶氧越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毒性越强,pH值呈酸性,水中有害物质超标,鱼类食欲下降,体质减弱,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及其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3.水质易混浊,水体菌相失衡 出现转水、泛塘以后,有益菌和藻类大量死亡,溶氧急剧降低,养殖动物狂躁不安,水体大量的死藻,杂质,残饵无法代谢,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泥土颗粒及死藻,杂质,残饵与水、矿物质等经过增氧机的转动形成泥浆水。池塘水质变得浑浊,一旦形成浑浊水体,不但水体内藻相-菌相的失衡,大量的泥沙还可以直接阻碍鱼类的正常呼吸,更为严重的是使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鱼类感染各种疾病的原生动物摄食藻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会使藻类减少。 水体浑浊,大量泥沙、悬浮物 4.藻相转变,水中蓝藻旺盛 池塘水体中各种藻类的生态条件各不相同,其结构组成会因温度、营养光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正常的情况,优势藻类是由绿藻、硅藻、隐藻组成,如果倒藻转水以后,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后,极易转换为以蓝藻、裸藻,甲藻为主的劣势有害藻。这些藻类繁殖能力强,产氧能力差,净化能力弱,有益藻类无法正常繁殖,使水质底质恶化,而且死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于鱼虾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倒藻后水体理化性质会发生急剧变化,轻者导致缺氧浮头、生长慢,重者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三、如何有效预防倒藻发生 1.高温季节一定合理使用增氧机。 2.高温季节应池塘适量添加干净老水(可以在白天加入干净水体的上层水,引入优良藻种)。 3.根据天气水体变化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水体稳定。 4.经常补充少量的肥最好是添加微量元素。 5.定期改底增氧,提高底泥和水体的氧化电位,降低降解底层有机废物,消除底泥发黑,发热,发臭等现象。 6.不盲目的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等使用过后要及时的解毒增氧。 水体大量的裸藻 四、倒藻后的及时处理 1.开启全池增氧机,提高池塘溶氧。 2.定期更换新水。 3.使用改底产品。定期改善底质,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消除底泥发黑、发热、发臭等现象。 4.水体浑浊时,使用有机酸净水,增加水体透明度,隔三到四个小时以后补充有益菌,加快水体的恢复速度。(注: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时应先用解毒,并开增氧机曝气) 总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鱼塘水色变化和鱼类吃食、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加注新水使鱼塘水深到达2米左右,增加鱼塘的容积,提高鱼塘的自净能力,多开增氧机搅动水体,防止水体上下对流引起鱼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