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鱼类重要的腺体和消化代谢器官,鱼体内的多种有害物质需要通过肝脏分解,从而将代谢产物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其损伤或病变往往会引起鱼类营养代谢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抗病力下降,并极易引发其他继发性疾病的暴发,引起大量死亡。 肝脏问题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和各种品种的鱼类,主要流行于5~10月.高峰期在6~8月。管理不及时,死亡率可达到50%~90%。原发性肝病多呈慢性疾病,病程长,死亡分散,不易被发现。继发性肝病常由其他疾病引发,通常发病急,死亡率高。 引起鱼类肝脏疾病的原因有营养、饲料、环境、药物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以营养和环境引起的脂肪肝病最为常见。下面对常见病因做一概括: 1、饲料营养不合理 1.1、饲料营养中能量过高。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饲料不科学,对不同品种的鱼类投喂同一种饲料。造成有的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过高,如蛋白质过高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脏功能,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肝脏脂肪积累。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1.2、饲料营养中维生素缺乏。大部分养殖人员在购买饲料时,只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不考虑维生素的含量。如缺乏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2、饲料质量低劣或变质 饲料氧化、发霉、变质。饲料中的脂肪被氧化后,产生醛、酮、酸等,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3、饲料投喂不合理 养殖户长期饲喂单一品种饲料或颗粒料,或希望养殖的鱼类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导致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现象,使鱼体内能量大量积累,造成肝脏脂肪积累,发生肝病。 4、滥用药物 近年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防病意识普遍提高,但不能科学地防治鱼病,药物防治次数频繁、品种繁多,而且大部分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长期反复使用、超量使用等)很容易造成鱼类肝、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导致鱼体血液中蓄积氨、氮,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主要见于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或污染、生物毒素的富集中毒。水环境污染见于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不合理使用、池塘内残余物不及时清理、工业污水、农药和重金属(铜、镉、汞和锌等)污染,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引发肝脏病变;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和死亡,产生甲烷和硫化氢,引起鱼类生物毒素中毒,造成鱼类肝组织变性和坏死;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导致鱼体血液中蓄积氨、氮,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病原性因素 许多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肝脏疾病,如嗜水气单孢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点状产气单胞菌、弹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引起的肝脏病变。在一些细菌败血症或者原虫感染后,大量的外毒索刺激肝细胞,引起肝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