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8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内含16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措施!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 2018-7-25 11:50


8月份,全国进入炎炎夏日,平均温度20~30℃,平均降水总量140mm。这一时期,养殖池塘水温较高,各种养殖水生动植物进入生长旺季,同时各种水生动植物病害也快速滋生蔓延。受频繁雷雨天气的影响,水质环境变化较大,养殖生产管理的难度较大。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对全年养殖生产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8月份,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一、病情预测


病毒性疾病

1.草鱼出血病: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1足龄青鱼,临床以红鳍、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该病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腮腺炎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浙江、安徽、江西等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鳖的其他病害如腐皮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等也须加防范。

细菌性疾病

1.鮰类肠败血症:
主要发病对象为斑点叉尾鮰,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鲶鱼主养区也需关注。

2.链球菌病:
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多在水温长期过高、水体缺氧等情况下发生,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高于30℃时易暴发,该病传染性强,病鱼的死亡率达80%以上,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具有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症状表现为昏睡、厌食、生长缓慢、软壳等,全国各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寄生虫病


1.刺激隐核虫病:
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病水温在25℃左右,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爆发。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海水网箱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指环虫病:
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在水温20~25℃繁殖迅速,易造成该病暴发。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防控。
另外,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虾类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固着类纤毛虫病等也是易发病害,应同时注意防控其产生。

二、防控措施


1.适当加高池塘水位。在池塘水温高于35℃时,不利于多数鱼类的生长。另外,养殖水体由于上下层的温差,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下层水一般温度较低、含氧量较低。高温季节适当加高池塘水位,一方面可获得适宜的水温,另一方面可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根据不同养殖品种,池塘水位保持1.5~2.0m较为适宜。

2.确保池塘供氧。高温季节养殖动物摄食量大、生长快,产生的排泄物等也相应增加,特别是集约化等高密度养殖,如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出现养殖池塘鱼类的大面积浮头,甚至泛池。为保持适宜的水体溶氧量,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增氧机。使用涌浪式增氧机,可以同时解决水的分层现象。在天气异常时,要加强巡塘并及时开启增氧机。

3.科学合理投喂。高温季节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增加,要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进行投喂。同时,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载鱼量、吃食时间和残食量等进行调节,以投喂低蛋白全价膨化饲料为主,少投或不投硬颗粒饲料,减少饲料浪费、减轻水体污染。天气一旦异常,或鱼类吃食不正常、水质变化、有浮头征兆等现象,要减少或停止投喂,待查明情况后再投喂。

4.加强水质调控。
将池塘水透明度控制在20~30cm左右,并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水源充足的养殖场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水源不足的可定期或间歇性加注新水;干旱缺水的可利用连片的池塘交叉互灌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同时定期进行池塘改底和改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5.定期消毒。
通常每15~20天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消毒1次,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定期使用抗应激剂、体质增强剂等拌饵投喂,增强养殖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6.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台风、防洪涝、防雷电等相关安全防范工作。

各省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浙江省


8月为高温季节,是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多,病原菌大量滋生,加上此阶段多有雷阵雨、台风等突变天气,水质环境多变,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

一、警惕病害

1.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弧菌病等疾病,重点关注浙北、浙东对虾养殖区域。

2.大黄鱼:易发白鳃病、弧菌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沿海海水网箱养殖区域。

3.海水蟹类:易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沿海蟹类养殖区域。

4.淡水鱼类:
易发烂鳃病、肠炎病、寄生虫病等,重点关注浙北、浙中、浙东淡水养殖区域。

5.鳖:
易发腐皮病、穿孔病等,重点关注浙北、浙中中华鳖养殖区域。

二、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养殖生产管理。要注意高温期间雷阵雨、台风等突变天气,提早采取措施预防台风、暴雨可能造成的溃堤、破网、逃逸等,并注意人员安全;调好水质,减少因暴雨造成水体环境突变而带来的应激反应;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

1.南美白对虾:
适当提高水位,少量多次换注新水,保持水体相对稳定;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可用颗粒型的二溴海因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以预防细菌性疾病;适时开机增氧,预防或减轻浮头。

2.大黄鱼:投喂VC、VE等加强营养,提高鱼体抵抗力。

3.海水蟹类:及时更换新鲜海水,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投喂优质饲料。

4.淡水鱼类:
定期做好水体和食台消毒等工作,抑制病原滋生;加强增氧,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鳖:做好日常消毒和水质调节工作;注意投喂新鲜饲料,控制投饲量,避免污染水质。

治疗措施


1.南美白对虾弧菌病:
发生疑似病情,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国标渔药配合治疗。

2.大黄鱼白鳃病:以预防为主。合理布局网箱,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高温期减少投喂鲜饵,发病期间停喂3~5天;也可投喂大黄、黄连等中草药起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
养殖池水体用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剂消毒,一天1次,连用2次;或间隔1天用一次;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氟苯尼考等国标抗菌药投喂,一天1次,连喂4~5天。

4.鳖细菌性疾病:
发病时,水体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国标渔药拌饲料投喂。

四川省

8月份,将迎来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我省天气炎热,且雷雨多发,容易造成水生动物应激反应,养殖水体负载力较大,投饲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加上病原菌繁殖生长迅速,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水产养殖病害处于高发期,应做好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控。

一、警惕病害


1.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青鱼,发病水温为20~33℃,8月为流行高峰,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

2.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危害鲫、鲢、鳙、鲤、草等鱼类,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8月为高峰期,25℃~30发病最严重。

3.细菌性肠炎病:
主要危害草、青、鲤、鳙等鱼类,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

4.烂鳃病:鱼类主要危害草、青、鲢、鳙、鲤、鲫等鱼类,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

5.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和鲈等鱼类,从鱼种、成鱼直至亲鱼均可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

6.斑点叉尾鮰柱形病: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还可感染鲤、鲫等,流行水温15℃~32℃。

7.车轮虫病、锚头蚤病、鱼鯴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鲤、鲫等主养鱼类,尤以鱼苗和鱼种易于感染。

另外,赤皮病、溃疡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孢子虫病等病害也在本季时有发生。以上疾病,全省各养殖区、苗种繁育场、点均需予以高度关注。

二、防控措施

预防措施

1.加强养殖管理。
一是可采取捕大留小,减少水体负载力。在捕捞、运输、放养中谨慎操作防止鱼体受伤;二是做好水质综合调控,可采取微孔增氧、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栽培水生蔬菜等生物措施调节水质底质;三要科学投饲,投喂营养均衡优质饲料,严防饲料霉变,气温太高时可适当降低投饲率和投喂量,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采取挂袋、投喂中草药药饵等方法预防疾病。四要加强巡塘,发现死鱼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药敏实验,按渔药使用准则科学用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2.及时应对突发性天气。密切关注暴雨、雷电、塌方、泥石流等突发性天气预报,加固防洪、防逃设施,谨防气候突变造成鱼类缺氧泛池。暴雨、洪水后对养殖水体和环境进行清整消毒。

防治方法

1.草鱼出血病:
疫苗预防,或每千克体重,大黄200克、黄芩200克、黄柏200克、板蓝根200克和食盐170克,粉碎,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7~10天。

2.细菌性败血症:
外用:每立方米水体,含氯石灰(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0.5克,全池泼洒,或大黄,每立方米水体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15~2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3.肠炎病:
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每千克饲料,穿心莲40克、大青叶30克、黄芩5克、桑白皮10克和白矾5克,打成粉后,拌饲投喂;或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4.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
烂鳃病、赤皮病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打印病外用10%聚维酮碘溶液,每立方米水体0.5~1毫升,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5、斑点叉尾鮰柱形病:
每千克体重,脱氧土霉素20~30毫克或氟苯尼考10~20毫克,连用5~7天。

6、锚头鳋病、鲺病:90%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3~0.7克,全池泼洒,注意工具消毒,避免传染。

山东省

八月份,山东进入高温、多雨季节,水产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投饲量增加,残饵、排泄物也相应增多,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进而引发水产养殖生物的多种疾病。

一、病情预测


1.淡水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内陆淡水养殖区域。

2.海水鱼类:易发生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沿海鲆鲽类主养区。

3.甲壳类:易发生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重点关注虾蟹主养区。

4.刺参:持续高温和强降雨易导致刺参受灾死亡,重点关注沿海刺参室外养殖池塘及底播增养殖区。

5.贝类:牡蛎易发生幼体的细菌性溃疡病,重点关注沿海牡蛎养殖区。

二、防治措施


夏季高温期养殖要加强水质调控,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采取增氧等措施,保持池水“肥、活、嫩、爽”;合理投喂饲料,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投喂优质饲料;坚持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对于淡水鱼类的“草鱼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可以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进行预防。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季节,可用生石灰化浆每半月全池泼洒消毒进行预防。治疗淡水鱼的烂鳃病可用氟苯尼考;赤皮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可用甲砜霉素;肠炎病可用恩诺沙星或大蒜素等拌饲投喂。

2.鲆鲽类肠炎病的预防,注意保障养殖用水清洁,选择新鲜无污染饵料,避免投喂不新鲜的杂鱼,并严格控制投饵量和养殖密度。使用地下卤水或混合自然海水养殖时还要注意其盐度变化,特别是夏季多雨季节。对于鲆鲽类的肠炎病,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防控鲆鲽类的固着类纤毛虫病,养殖、育苗用水要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避免虫体随水带入养殖系统;加强吸污、换水,清除有机碎屑,以保持池底、水体清洁;保持合理的培苗密度;及时隔离病鱼,销毁死鱼;养殖池和养殖工具定期消毒。

3.对于虾蟹类的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换水、适时增氧、施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措施,调控好水质。科学、适量投喂,防止水质败坏。定期使用大蒜素和维生素C等拌饲投喂,提高虾蟹的免疫力。

4.为预防持续高温、强降雨引发刺参灾害,建议养殖者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如下措施: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上方设置遮荫网,或将刺参移入工厂化养殖车间暂养;提高池塘水位,水深最好在1.8米以上;科学采取增氧措施,应在夜间气温较低时开启增氧机增氧,白天高温时不宜开机;密切关注养殖水源状况,在温度、盐度适宜时可加大换水量;做好水质调控,及时去除浒苔等腐败藻类,改善底质。

5、预防牡蛎幼体的细菌性溃疡病,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投喂的单细胞藻保证无弧菌污染,使用过滤、臭氧或紫外线等方法消毒鱼苗用水;发现患病幼体后,应立即丢掉。

辽宁省

预计8月全省平均气温在26℃-34℃,全年养殖水温达到最高点24-28℃,降雨量较往年偏大,闷热天气居多。这时期投饵量持续增加,池鱼粪便及其代谢物污染水质严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是水产养殖各种病害高发期。养殖单位需提高防病意识,这个阶段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极易发生。

一、病情预测

1.鲤鱼、锦鲤、镜鲤:
易爆发鲤鱼浮肿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营口养殖区。

2.鲤鱼:
易发生细菌性烂腮病、出血病、肠炎病。同时易得车轮虫、粘孢子虫、锚头鳋等寄生虫性疾病。重点关注省内主养区和高密度精养区。

3.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朝阳、盘锦养殖区。

4.鲫鱼:易发生鳃部和肠道粘孢子虫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养殖区。

5.鲢鳙鱼:易发生烂腮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和爆发性出血病。重点关注省内主养区和大水面增殖区。

6.鲶鱼、团头鲂:
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重点关注辽阳养殖区。

7.虹鳟鱼、鲟鱼: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和高温引发的鲑鳟鱼肾病。重点关注本溪、葫芦岛、丹东养殖区。

8.大菱鲆:
易发生肠炎病、红嘴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工厂化养殖区。

9.对虾:易发生病毒病(白斑病)、细菌病(红腿病、烂眼病、黑鳃病等)。重点关注沿海各市的中国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精养区。

10.海参:易发生腐皮病。同时注意海参养殖池刚毛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重点关注沿海全部养殖区域。

11.海蜇:
易发生“气泡病”、“顶网”、“长脖”、“萎缩”、“上吊”、“落底”等病害。重点关注丹东海蜇养殖区。

12.河蟹:
易发生蜕壳不遂病、水肿病。重点关注盘锦、鞍山河蟹精养区、稻田养殖区、苇田养殖区。

13.泥鳅鱼:
易发生打印病、肠炎病。重点关注盘锦养殖区。

14.滩涂贝类:
易发生高温期弧菌病。重点关注沿海滩涂养殖区。

二、预防措施

8月份病害多发,主要原因是投喂量大,鱼类粪便及其它代谢物增加,加之水温高导致分解加快,致使养殖水体污染严重,从而诱发鱼类各种疾病发生。一旦发病,治疗很困难,因此防治要做到无病先防。这一时期必须做好养殖水质调节工作,减少病害发生机率。一是经常加注新水,闷热天气时延长增氧时间;二是定期用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三是定期使用消毒剂控制有害病菌的滋生繁殖,减少感染机会;四是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的抗病力。如果发病,要及时确诊,在执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防治方法

1.鲤鱼浮肿病的防控:一是稳定和养护池塘水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量;二是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抗病力。

2.淡水鱼类疾病的防控:
一是用生石灰、漂白粉、生物制剂等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和水质调节,每10天池塘消毒一次;二是每天开启池塘的增氧设备,如遇到闷热天气,应延长增氧时间;三是投喂新鲜优质饵料。

3.大菱鲆、虹鳟鱼、鲟鱼疾病的防控:定期对养殖池和工具进行消毒,及时清洗养殖池;雨后注意水质的变化;避免投喂变质饲料,合理控制投饵量,可在饲料中加拌复合维生素,增加鱼体的免疫力。

4.对虾病毒、细菌病防控:
高温季节,应该满水位,减少换水,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特别是暴雨后不要进水;在饵料中添加多维多糖,提高对虾免疫力。

5.海参疾病防控: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尤其大雨过后,水质变化较大,要加大换水量,下雨时随时排出表层淡水,防止盐度骤降;有底部微孔充氧设施的池塘,要适当开机增氧,改善水质、底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捞除养殖池中的杂草。

6.海蜇病害的防控:8月是海蜇的生长旺季,需饵量大,而8月份海蜇天然饵料往往缺乏。保持充足饵料供给(搞好饵料生物的培养和增加代用饵料的投喂量),可预防海蜇平头、长脖、萎缩等病害发生;采取换水、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控制水体透明度在10-20厘米、PH值在9以下,可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7.河蟹蜕壳不遂病的防控:一是泼洒生石灰,保持水呈弱碱性;二是科学投饵,加强营养,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钙及矿物质含量较多的物质;三是创造适宜的蜕壳环境,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8.泥鳅病害的防控:一是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二是投喂新鲜、不变质的饵料。

江西省


8月份,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伏天”,月平均气温为32—35℃,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7-39℃,养殖水温在28-33℃之间。本月我省雷雨天气较多,各个市县应提前做好鱼塘堤坝巩固工作。雨后及时巡塘,密切观察雨后养殖水体变化;提前做好防逃设施,注意雨后消毒,减少暴雨给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另外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得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依据我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8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1.淡水夏花鱼苗: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白尾病等,重点关注苗种繁育场。

2.“四大家鱼”:“老三病”(烂腮病、肠炎病、赤皮病)呈现上升趋势,暴发性出血病、草鱼出血病仍有发生但发生率有所下降;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指环虫、中华鳋病、鱼虱病、九江头槽绦虫病等。鲢、鳙细菌性败血病本月仍是流行高峰期,也是对该品种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另外打印病、中华鳋、锚头鳋、鱼虱、指环虫等,全省范围内重点关注养殖密度大、饲料投喂不科学、水体肥以及易受外来水源污染(如山塘、屋前屋后的池塘)的养殖水域。鲤鱼、鲫鱼主要发生细菌性败血病;有些区域还发生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疾病,全省各区域都有流行,重点关注“猪-沼-渔”或施肥养鱼的池塘和水库。

3.鳗鱼:
易发车轮虫、小瓜虫等病。重点关注铅山县、石城县、资溪县等养殖区域。

4.鮰鱼:
本月份鮰爱德华菌病仍发生,但发病率显著下降,还需关注精养池和网箱养殖基地,腐皮病、烂尾病、肠炎病、车轮虫病也要关注;重点关注峡江、万安、泰和区域。

5.中华鳖:
肺炎病、白底板病;重点关注彭泽县、星子县、信丰县、丰城市。万载县等养殖区域。

6.河蟹:
易发河蟹颤抖病等,重点关注进贤县、都昌县、湖口县各河蟹养殖区域。

7.贝类:易发水霉病、钩介幼虫病;重点关注都昌县、信丰县、余干县、万年县等养殖区域。

防治措施

1.要及时换水巡塘


夏季水温升高,养殖水体容易腐坏,应定期换水。暴雨过后,水底氨氮及亚硝酸盐上冲至水体中层,造成水体缺氧及中毒现象,要适当换新水;高温气候换水应该选择在早、晚,换水量不超过50%,不宜在中午换水;发现鱼虾浮头或蟹都往岸上爬时,说明水体缺氧,应及时换水。适当配置增氧设施谨防缺氧,加强水体消毒,一般在晴天的早、晚施用药物,同时施药后要密切观察养殖物反应,如有不适反应要及时换水。暴雨可能造成的溃堤、破网、逃逸等,并注意人员安全;适时开增氧机,预防或减轻浮头;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

2.定期消毒


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平衡水温;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控制寄生虫、细菌的药物;投喂消炎、保肝,提高免疫力的药饵;有机肥要充分发酵、消毒后投放。

3.加强病情监测,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规范用药,注意休药期

在消毒杀虫前,应注意水质监测,如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必须先调节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才能进行杀虫消毒。一旦发病,需要药物治疗时,要选用国标渔药,并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科学使用。对死鱼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疾病传播。对草鱼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出血病:一是密切注意鱼情动态,经常加注新水,将水位提高,定期用生石灰或EM细菌调节水质,以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应注意缺氧;二是发病时内服外用相结合。

4.治疗细菌性疾病可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饵内服,常配合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大黄精华素)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同时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对水体消毒,效果更好。

5.河蟹颤抖病


幼蟹养殖期慎用药物,尤其是对器官损害性大的药物应禁用,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发生此病后,不可盲目用药,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多糖类)增强蟹体免疫力。

6.寄生虫病常采取药物治疗

治疗指环虫病可全池遍洒车指双杀,或用0.1ml/立方米-0.5ml/立方米的10%甲苯咪唑溶液,稀释2000倍后全池泼洒。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达0.2-0.3mg/L,对指环虫、鱼鲺、中华鳋及锚头鳋的幼虫有杀灭作用;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达0.7mg/L,每月或每两个月进行1次,预防车轮虫病、中华鳋和锚头鳋病等。

江苏省

8月份,全省气温一般在23-36℃,水温高,投饵量大,水中耗氧量增加,易发生浮头泛池。8月下旬,气温逐渐进入下行阶段,水产养殖病害再次进入流行期,需重点抓好水质管理、病害防控、预防浮头和泛塘,以顺利度过盛夏,确保养殖生产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一、病情预测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2.草鱼出血病、肝胆综合症:重点关注徐州、盐城、宿迁、镇江等地区。

3.河蟹的肝胰脏坏死病、烂鳃病、颤抖病 :
重点关注苏州、盐城、泰州、宿迁地区。

4.虾类弧菌病、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
重点关注盐城、南通等虾类主养区。

二、防治措施

1.鱼类细菌性烂鳃病


加强水体消毒管理,定期使用碘制剂、氯制剂杀菌消毒;细菌性肠炎病可定期拌食三黄粉、大蒜素等预防,治疗时内服抗菌药物,购买国标渔药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

2.草鱼肝胆综合征

应注重饲料的合理投喂、粗细搭配,添加Vc、免疫多糖等增强免疫能力,避免饵料过量投喂、营养不均衡;控制水环境稳定,避免池塘水体温度剧烈变化,投喂优质饲料,切忌高温期间过度投喂,可有效防止鱼体因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或过度营养而导致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3.河蟹的烂鳃病

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2%,去皮捣烂,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完全吸收后,连续投喂3-5d。同时,使用国标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4.虾类病毒性疾病

重在预防,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可投喂抗细菌、病毒类中草药,保护对虾的肝胰腺功能健全,调控池塘水体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伤害对虾体质,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类药物。

5.河蟹的肝胰脏坏死病

外泼以碘制剂为主的消毒剂,针对肝脏损害,可使用水产用保肝护肝药物内服,逐步调节与恢复肝脏组织和功能,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及抗病力;加强水体环境的改善与修复,定期使用生物底改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虾蟹多维,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6.河蟹的颤抖病

(1)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

(2)做好健康蟹种的选育。

(3)建立良好的河蟹养殖生态环境,定期消毒水体,加强发病高峰前的消毒预防。

(4)对发病蟹、死蟹远离塘口加生石灰深埋。

(5)有发病史的河蟹禁止用于育苗、放流。染病水体、用具要充分消毒。

湖南省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测,8月全省部分地区多晴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38—40℃左右,湘北、湘东地区旬中受热带气旋影响有强降水发生。鱼类易发生烂鳃、肠炎、出血病等病害,此时水温也适宜车轮虫、中华蚤、锚头蚤等寄生虫大量繁殖。因此,要密切注视水质变化情况,区分不同环境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养殖日常管理。

一、病情预测

1.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关注区域为本省淡水池塘主养区。

2.鲤鱼烂鳃、肠炎以及车轮虫等寄生虫疾病,主要关注区域为省内鲤鱼主养区。

3.鲢、鳙鱼的细菌性败血征,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全省各主养区均有可能发生。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水质调控

使用颗粒饲料进行精养的高产池塘.坚持不用或少用有机粪肥。水温高的情况下,如水质突变、藻类死亡、水体透明度增大.要适当应用底质改良药物和少量磷酸二氢钙.结合换水和多开增氧机。

2.科学投喂饲料

应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鱼类排泄物,促使鱼类健康生长。一方面.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适中、氨基酸平衡好、加工工艺优良、饲料系数低的优质饲料;另一方面,控制好投喂量。日常使鱼类摄食到8成饱即可。

3.烂鳃病

每50千克鱼饵料中添加125克的地锦草、辣寥合剂(1:1)连喂3~5天。

4.赤皮病

每立方米水体用4克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5.打印病

每千克体重鱼用10~20克穿心莲末拌饵投喂,连服3~5天。

6.车轮虫病


苦参末拌饵投喂,鱼每1kg体重1~2g(按5%投饵量计,每1kg饲料用苦参末20~40g),连用5~7天。

湖北省

湖北省8月份天气炎热,鱼类生长快速,是养殖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较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大,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多,水质极易恶化,易引发鱼病。

一、病情预测

1.草鱼、鲢、鳙、鲫、鳊等常规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关注湖北全省水产养殖区。

2.草鱼、鲢、鲫易发生车轮虫病和中华鳋病,主要关注湖北全省水产养殖区。

3.黄鳝易得出血病、肠炎病,主要关注湖北省内仙桃、公安、洪湖等主养区。

4.小龙虾易得白斑综合征,重点关注省内小龙虾及稻虾养殖区。

5.河蟹易得颤抖病,主要关注湖北省内鄂州、江夏、洪湖等主养区。

6.中华鳖易得腮腺炎病、疖疮病,主要关注湖北省内京山、公安等主养区。

二、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鱼的动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尽可能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及时捞出水中的死鱼,并对死鱼做无害化处理。

3.强化水质调节。尽可能提高水位,勤开增氧机,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4.在鱼病高发期,可以采取食场挂袋,预防疾病发生。

5.投喂饲料严格做好“四定”。

防治方法


1.对草鱼等常规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治疗外用: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m3水体0.1~0.3g,全池泼洒。内服:氟苯尼考,一次量,每1kg体重鱼拌饲15~20mg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2.草鱼等常规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措施: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每1m3水体0.7g全池泼洒。草鱼等常规鱼类中华鳋病的治疗:用90%晶体敌百虫,一次量,每1m3水体0.3~0.5g,全池泼洒1次。

3.黄鳝出血病治疗方法:氟苯尼考,一次量,每1kg体重鱼拌饲15~20mg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黄鳝肠炎病治疗:甲砜霉素粉,一次量,每1kg体重鱼拌饲1.3g投喂,1天1次,连用3天。

4.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聚维酮碘或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0.3~3.5g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1m3水体0.2~0.5g全池泼洒,每半月预防一次。症状严重时: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双黄连,加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如发现有虾发病,应及时将病虾隔离,预防病害进一步扩散。虾达到上市规格应实时捕捞,严格控制养殖密度。

5.河蟹颤抖病的治疗方法:优碘(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m3水体0.5~1g,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2天。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消毒水体,杀灭池中病原体,对控制该病有一定作用。

6.中华鳖腮腺炎病预防方法:隔离发病中华鳖,或将病鳖挑出后深埋或烧毁。治疗可用10%聚维酮碘溶液每1m3水体0.3g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天。中华鳖疖疮病的治疗:复方磺胺甲恶唑粉,一次量每1kg体重20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二氧化氯,每1m3水体0.4g,全池泼洒,2~3天1次,连用2次。

河南省

8月份我省各地持续高温,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和应激反应。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预测我省养殖水温平均在28-32℃之间,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一、病害预测


1.鱼类:鲤、鲫、锦鲤易发锦鲤疱疹病毒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孢子虫病和指环虫病等;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和肠炎病;鲢、鳙鱼易发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等;斑点叉尾鮰易发鮰肠败血症和车轮虫病;关注全省各养殖区,重点是沿黄高密度集约化区域的锦鲤疱疹病毒病。

2.虾、蟹类: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症。河蟹易发纤毛虫病。重点关注豫东和豫南养殖区域。

3.爬行类:
中华鳖易发腐皮病、溃疡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豫中和豫西南中华鳖养殖区域。

二、防控措施

1.加强生产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仔细观察养殖生物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观察养殖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尽早发现病害,以便早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养殖期间尽量减少生产操作,减少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尽量避免因养殖鱼类受伤而引起病原菌的感染。

2.做好水质调控

增加换水频率,及时排出老水、加注新水;定期用生石灰等消毒,适量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加强增氧,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3.坚持科学投喂

适当减少投饵量,高温季节不能吃的过饱(七、八成饱即可)。定期投喂Vc和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鱼类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治疗措施


病毒性疾病可改变养殖模式,选择优质苗种适当稀养,投喂免疫增强剂;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外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内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或甲砜霉素粉;烂鳃病、肠炎病可外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浓戊二醛全池泼洒,内服氟苯尼考粉,肠炎病也可用大蒜素拌饵投喂;鮰肠败血症可外用10%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恩诺沙星粉拌料投喂;虾、蟹类细菌病:河蟹水肿病可用氟苯尼考粉;爬行类细菌病:腐皮病和红底板病可用磺胺类药物拌料投喂;鱼类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指环虫病可用甲苯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粉。

河北省

8月份各地持续高温,各种水生动物生长迅速,投入品增加,残饵及代谢物增多,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也是雷雨多发季节,极易出现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要注意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

一、病情预测

1.肝胰腺坏死症: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条件致病菌、有害理化因子和有毒藻类三类因子是导致对虾发生肝胰腺坏死整的直接原因。病虾肝胰腺萎缩、坏死,出现“偷死”现象。重点关注河北省沿海地区。

2.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23℃~28℃时高发。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3.鲤浮肿病:
发病对象为鲤鱼,是一种新发的外来疫病,发病水温7℃~28℃,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为相似。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鲫和鲤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5.腹水病:主要发生对象为牙鲆、大菱鲆等海水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重点关注河北省沿海区域。

另外,淡水鱼类需注意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链球菌病、车轮虫病等;海水鱼类需注意刺激隐核虫病等;虾类需注意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症、红腿病等;中华鳖需注意鳖红脖子病、红底板病、溃烂病、腐皮病等。

二、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淡水养殖池塘应做好工具消毒;及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保持优良水质和养殖环境;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

2.引进苗种应检疫,确定合理养殖密度,关注天气变化,减少应激反应,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3.提高饲料质量,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多糖等提高水生动物抗病力。

4.针对天气变化可能造成的鱼类缺氧,应合理开启增氧设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发现缺氧及时采取注入新水、开启增氧机等措施。

治疗措施

1.对于对虾类肝胰腺坏死病和红腿病,应通过搭配鱼类混养模式、改善养殖密度、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及沸石粉改良水质、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加体质等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病情。

2.对于鲤鱼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鲤浮肿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离饲养,死鱼深埋,用碘制剂对水体消毒,用腐植酸钠或有机酸对水体解毒,避免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养殖用水禁止外放,开启增氧机增氧,但切勿将水搅浑;投饵量减半;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Vc及抗病毒中药等增强免疫抗病力;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病情。

3.对于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治疗。

广西

2018年8月,高温和降雨使得养殖动物频繁应激,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病害危害。腮腺炎、溃疡病等将严重威胁养殖龟鳖;对虾白斑病、偷死病等仍将危害养殖对虾,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等将严重危害养殖鱼类,链球菌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

一、预测预报


1.养殖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同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

2.淡水养殖鱼类:
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等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

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溃疡综合征、肠炎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4.养殖龟鳖:易发腮腺炎、溃疡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二、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1)放养经实验室检测病毒阴性、体质健壮的虾苗,每亩套养尾重200~250克草鱼20~30尾或尾重50~100克罗非鱼30~40尾或尾重30~50克埃及胡子鲶8~10尾。

(2)每7~10天定期监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用腐植酸钠改水;适当补充碳源和镁、锌,稳定藻相;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1)每天监测水温1次,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最深水位,控制养殖水温在30℃以下;水质状况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二氧化氯1次,暴雨前后各泼洒生石灰水一次。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和青蒿末3~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4)加强疾病监测,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3.养殖龟鳖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大池养殖龟鳖,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小池养殖龟鳖,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应清洗干净残余饲料及粪便;隔天拌饲料投喂乳酸菌和酵母菌1次,减少氨氮排出,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4)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发现拟似病情,先停料2~3天。第1天先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全池泼洒连翘解毒散,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如氟苯尼考等)或六味黄龙散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7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5天,每天1次。

2.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和三黄粉及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如戊二醛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或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米水深用300克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5天再泼一次;同时拌饲料内服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7天。

4.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发现病情,停料2~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复方磺胺嘧啶)或板蓝根末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5.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停料2~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6.龟鳖腮腺炎等

发现病情,停料2天。大池养殖,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生石灰或大黄末兑水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小池养殖,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如氟苯尼考粉)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7~10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5天,每天1次;同时,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天。

广东省

8月份是我省气温、水温较高时期,养殖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做好饲料投喂,避免水质受到污染,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抗病力。同时要密切关注暴雨、台风等突发性天气,要重点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并适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良水质,防止水质恶化,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措施之一。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要注意天气、水质突变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一、病情预测

1.淡水养殖鱼类:
易发生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肠炎病、溃疡病、爱德华氏病、诺卡氏菌病和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全省养殖区域。

2.草鱼:
鱼种阶段易发生出血病,重点关注全省草鱼池塘养殖区域。

3.罗非鱼:
易发生链球菌病,重点关注粤西、珠江三角洲养殖区域。

4、鳖:易发生红底板病,重点关注珠江三角洲养殖区域。

5、海水养殖鱼类:易发生刺激隐核虫病和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全省沿海养殖区域。

6、对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肝胰腺坏死综合症,重点关注粤西、珠江三角洲高密度养殖区域。

7、罗氏沼虾:
易发生烂鳃病、红腿病,重点关注珠江三角洲养殖区域。

二、防治措施

1.预防车轮虫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底泥中病原,控制放养密度,调节水质。

(2)硫酸铜、硫酸亚铁粉预防车轮虫病,敌百虫粉预防锚头鳋病,甲苯咪唑预防指环虫病。

2.预防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肠炎病

不投喂变质的饲料,控制放养密度,调节水质,大蒜素粉拌铒投喂。

3.预防溃疡病

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降低饲养密度,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氟苯尼考粉拌饲投喂。

4.预防草鱼出血病


控制放养密度,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预防。

5.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

(1)减少饲料的投喂,尽量降低放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保持池塘溶氧充足,有条件的适当降低水温。

(2)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增强体质,氟苯尼考粉拌饲投喂,可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泼洒,控制水体中的有害细菌。

6.预防鳖红底板病


控制放养密度,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等加强营养。

7.预防诺卡氏菌病

控制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投饵过量污染水质,避免因捕捞、运输过程中使鱼体受伤,聚维酮碘溶液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8.预防刺激隐核虫病


(1)网箱合理设置,使水流交换顺畅,放养密度要适宜。(2)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减少冰鲜鱼、鲜鱼做饲料。(3)淡水浸浴病鱼3~20分钟。(4)投喂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等加强营养,提高抗病力。

9.预防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1)用消毒剂对塘底进行消毒。

(2)根据盐度的不同,搭配草鱼、革胡子鲶、美国红鱼或军曹鱼进行混养。

(3)为了降低对虾消化道pH,建议每天投喂1-2次经过乳酸杆菌发酵的饲料。

福建省

近期受第8号台风“玛莉亚”影响,我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风暴雨袭击,给我省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8月份仍是台风多发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大,极易造成养殖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根据历年病害测报结果及上月监测情况,8月份我省需重点防控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缺氧等,请闽北地区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2.鳗鲡:易发脱黏败血综合征、烂鳃病、指环虫病等,请福清、长乐、长汀、漳平、清流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3.罗非鱼:易发链球菌病等,请长泰、南靖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4.大黄鱼:易发刺激隐核虫病、白鳃症、细菌性溃疡病等,请蕉城、福鼎、霞浦和福安等养殖集中区域重点防控。

5.石斑鱼:易因摄食过量,引发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请漳浦、东山、厦门等重点养殖区域重点防控。

6.对虾:易因暴雨等天气原因引发的环境突变,造成应激反应等,请龙海、漳浦、诏安、厦门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7.鲍鱼:易因高温引起的不明病因死亡、缺氧等,请连江、秀屿、东山、漳浦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二、重点病害防控措施

1.大黄鱼病害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和白鳃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是预防“白点病”和白鳃症的有效方法。高温期间,尽可能投喂配合饲料,少投冰鲜杂鱼;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应及早上市;注重“白点病”的早期防治,主要方法有悬挂“白片、蓝片”,泼洒生石灰等,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休药期进行操作,严禁使用水产禁用药;如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并做无害化处理。

2.草鱼出血病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除一般的预防方法外,目前主要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

3.罗非鱼链球菌病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防止有害藻类和病菌大量滋生;高温病害高发期,充分进行增氧,减少饲料投喂量,定期投喂大蒜素等中草药制剂;发现病鱼、死鱼应及时清除并做无害化处理。

陕西省

八月份我省气温21-38℃,池塘平均水温28-30℃,是我省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鱼类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水产养殖经过前几个月的投喂,养殖水体积累了较多鱼类粪便,随着粪便发酵分解,水体肥度增加,其中有害气体(非离子氨、硫化氢、亚硝酸盐)含量增大,有可能出现蓝藻危害,需及时科学调节水质预防养殖病害的发生。

一、病情预测

1.鲤鱼:易发生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关注省内鲤鱼主养区。

2.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重点关注汉中、渭南草鱼养殖区。

3.鲫鱼:
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关注全省水产养殖区。

4.鲢鳙鱼:易发生赤皮病、打印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关注省内水产养区。

5.虹鳟鱼、鲟鱼: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重点关注秦岭山区冷水养殖场。

6.大鲵:易发腐皮病、烂嘴病、腹水病。关注汉中、安康、渭南工厂化养殖区。

7.对虾:
易发生白斑病、红腿病、烂眼病、黑鳃病等。关注沿黄河、渭河对虾养殖区。

8.中华鳖:
易发生腮腺炎、白底板病。关注关中、陕南甲鱼养殖场。

二、防治措施


1.预防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对水体消毒。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适当投喂干净的青饲料并按时捞出青饲料残枝。

2.预防鲢鳙鱼败血症,强化水质管理,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聚维酮碘、氯制剂等消毒药物预防。

3.预防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使用敌百虫、甲苯咪唑等有一定效果。

4.八月气温、水温较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增加,应及时开启增氧设备,通过补充新水、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5.蓝藻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到了水产养殖中后期,时常会出现养殖池塘蓝藻过度繁殖,影响鱼类摄食和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泛塘。目前蓝藻控制方法较多,对水产养殖最有效最安全方法是排污(排除池内鱼类粪便)和使用生物制剂控制蓝藻。池底有排污系统的可加大排污次数和适当延长排污时间,有人工净化湿地的养殖场应加大养殖池塘与人工湿地水的循环量;使用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蓝藻素等也能有效控制蓝藻过度繁殖。

贵州省


8月贵州省预测气温在18-31℃之间,养殖水温在15-25℃之间。8月水生养殖动物处于生长和摄食的高峰期,残饵排泄物相应增多,病原微生物也随之增加,水生动物容易发生病害。

一、病情预测

1.鳃霉病:重点关注草鱼、青鱼,当水温较高、水质恶化、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暴发。

2.赤皮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
重点关注草鱼、鲤鱼、鲢鳙鱼、鲟鱼、鳟鱼等,同时也要预防克氏原螯虾发生肠炎病。

3.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小瓜虫病等:重点关注省内各县市的鱼苗鱼种繁育场、池塘养鱼等,特别是黔南地区,因气温较高,池塘养殖品种容易发生疾病。

二、防治措施

1.鳃霉病防治

清除池塘中过多淤泥,用生石类或漂白粉消毒,注意水质,定期注入清水。

2.赤皮病、烂鳃病的防治

当鱼体表受损时,病原菌容易入侵,引起发病,所以要防止鱼体受伤。治疗时可用复方磺胺-2,6-二甲嘧啶粉,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药量100-200毫克添加到饲料中,连喂5-7天。

3.肠炎病的防治

增强鱼类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氟苯尼考、中草药败毒散、三黄粉、大蒜素(或大蒜头捣烂)等添加到饲料中,连喂3-5天。

4.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小瓜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


养殖鱼种进入池塘前,可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30分钟,避免一些体表和鳃部的寄生虫带入池塘;发病时用0.3~0.5mg/L浓度的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或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甘肃省

8月份,随着秋季的到来,甘肃省各地昼夜温差将会逐渐明显,预测气温在15℃~39℃之间,养殖水温在12~28℃之间。此时,池塘载鱼量大,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事故,各养殖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水质调控,预防养殖鱼类发生浮头或泛塘事故,积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一、病情预测

1.草鱼、鲤鱼、鲢鳙鱼、鲫鱼等大宗类水产品:常见易发病有烂鳃病、打印病、肠炎病、锚头鳋病等疾病。鲤鱼和鲫鱼养殖,还要谨防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危害。

2.冷水性鱼类:虹鳟、鲟鱼易发生细菌性肠炎病。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加强巡塘,观察养殖水质变化情况、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调节水质防控鱼病

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对池水消毒,做好病害预防,减少病害损失。

3.合理密养科学投饲

控制养殖密度,适当稀养,坚持“四定”投饲原则,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

4.烂鳃病预防与治疗

(1)每千克鱼体重拌饵投喂恩诺沙星15~3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

(2)寄生虫性烂鳃病,先杀虫再治疗烂鳃病。先用敌百虫粉(有效成分含量40%)化水后全池泼洒,浓度为1.25克/立方米水体,连用3天后再投喂拌有恩诺沙星的药饵。

5.肠炎病预防与治疗

(1)每千克鱼体重每天使用大蒜(捣烂)5克(或大蒜素0.02克),食盐0.5克添加饲料,每天投喂两次,连喂三天。

(2)投喂氟苯尼考抗菌药饵治疗,拌饵药量:每千克饲料用氟苯尼考0.2克~0.3克,一日一次,连用3日~5日。

6.锚头鳋病预防与治疗

(1)放鱼前10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千克彻底清塘,杀灭虫卵。

(2)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水温10-20℃时浸洗鱼体1小时。

(3)每立方米水体使用20%的精制敌百虫粉0.18~0.45克水溶液全池泼洒,每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7.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

如果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对发病池塘进行隔离,死鱼深埋,养殖用水禁止外放,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病情。

三、防控措施

1.重视苗种产地检疫。尽量向质量信誉较好的良种场购苗,并索取产地检疫证明,从苗种源头切断病毒输入性传播途径。

2.疾病高发季节,切忌过度投喂。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鱼体细胞免疫活性。

3.加强水质调控。使用光合细菌、适当稀养,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以及底质改良剂,有效保持养殖水环境质优稳定。

收藏

已有67 人点赞

  • 游客290

    游客290

  • 游客131

    游客131

  • 游客345

    游客345

  • 游客218

    游客218

  • 游客626

    游客626

  • 游客631

    游客631

  • 游客472

    游客472

  • 游客287

    游客287

  • 游客189

    游客189

  • 游客526

    游客526

  • 游客3

    游客3

  • 游客851

    游客851

  • 游客697

    游客697

  • 游客887

    游客887

  • 游客805

    游客805

  • 游客712

    游客712

  • 游客282

    游客282

  • 游客608

    游客608

  • 游客783

    游客783

  • 游客70

    游客70

  • 游客488

    游客488

  • 游客353

    游客353

  • 游客300

    游客300

  • 游客927

    游客927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