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全国出血病、链球菌病、偷死病大暴发,鱼虾暴亡触目惊心!如何防超40℃ 爆表高温?

2018-7-26 17:51
随着“安比”影响结束,山东中部、江苏北部气温普遍回升了4-8℃。另外,重庆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38℃、局地破40℃。中央气象台于今天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是7月14日以来,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

26日起,副高强势北抬,中东部大部都将回到副高掌控当中,高温会继续向北发展增多,38℃以上的聚集地将从四川盆地转移到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包括郑州在内的一些地方将刷新今年以来的气温新高。河南、湖北、湖南、重庆、江西等未受到台风波及的区域,已出现持续10天左右的高温天气。


在省会级城市中,重庆从13日到昨天,连续高温日数已达12天、武汉14日开始至昨天已有11天,而预计未来七天这两个城市气温依旧“居高难下”。对于武汉来说,7月份还从未出现过连续如此多天的高温,重庆也是非常罕见的。而且重庆过去7天的最高气温都维持在40℃及以上,7月观测史上也是首次。

另外,强降雨出现之前,东北这里闷热感比较突出,像是吉林11-22日全省平均气温为26.2℃,打破了当地最高纪录。预计今天的降温重心会转移到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北部、吉林西部降幅会有4-6℃。不过这样的降温只是短暂的,台风过后副热带高压还将强势回归,高温又将再度增多。


高温之下,死鱼事件频发



炎炎夏日,养殖池塘水温较高,各种养殖水生动植物进入生长旺季,同时各种水生动植物病害也快速滋生蔓延。受频繁雷雨天气的影响,水质环境变化较大,养殖生产管理的难度较大。

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对全年养殖生产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8月份,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一、病情预测

(一)病毒性疾病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1足龄青鱼,临床以红鳍、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该病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腮腺炎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浙江、安徽、江西等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鳖的其他病害如腐皮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等也须加防范。

(二)细菌性疾病

1、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病对象为斑点叉尾鮰,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鲶鱼主养区也需关注。

2、链球菌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多在水温长期过高、水体缺氧等情况下发生,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高于30℃时易暴发,该病传染性强,病鱼的死亡率达80%以上,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具有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症状表现为昏睡、厌食、生长缓慢、软壳等,全国各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三)寄生虫病

1、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病水温在25℃左右,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爆发。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海水网箱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在水温20~25℃繁殖迅速,易造成该病暴发。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防控。

另外,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虾类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固着类纤毛虫病等也是易发病害,应同时注意防控其产生。

二、防控措施

1、适当加高池塘水位。
在池塘水温高于35℃时,不利于多数鱼类的生长。另外,养殖水体由于上下层的温差,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下层水一般温度较低、含氧量较低。高温季节适当加高池塘水位,一方面可获得适宜的水温,另一方面可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根据不同养殖品种,池塘水位保持1.5~2.0m较为适宜。
  
2、确保池塘供氧。
高温季节养殖动物摄食量大、生长快,产生的排泄物等也相应增加,特别是集约化等高密度养殖,如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出现养殖池塘鱼类的大面积浮头,甚至泛池。为保持适宜的水体溶氧量,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增氧机。使用涌浪式增氧机,可以同时解决水的分层现象。在天气异常时,要加强巡塘并及时开启增氧机。
  
3、科学合理投喂。
高温季节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增加,要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进行投喂。同时,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载鱼量、吃食时间和残食量等进行调节,以投喂低蛋白全价膨化饲料为主,少投或不投硬颗粒饲料,减少饲料浪费、减轻水体污染。天气一旦异常,或鱼类吃食不正常、水质变化、有浮头征兆等现象,要减少或停止投喂,待查明情况后再投喂。
  
4、加强水质调控。将池塘水透明度控制在20~30cm左右,并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水源充足的养殖场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水源不足的可定期或间歇性加注新水;干旱缺水的可利用连片的池塘交叉互灌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同时定期进行池塘改底和改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5、定期消毒。通常每15~20天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消毒1次,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定期使用抗应激剂、体质增强剂等拌饵投喂,增强养殖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6、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台风、防洪涝、防雷电等相关安全防范工作。

收藏

已有90 人点赞

  • 游客88

    游客88

  • 游客109

    游客109

  • 游客145

    游客145

  • 游客711

    游客711

  • 游客78

    游客78

  • 游客513

    游客513

  • 游客137

    游客137

  • 游客750

    游客750

  • 游客796

    游客796

  • 游客529

    游客529

  • 游客202

    游客202

  • 游客697

    游客697

  • 游客362

    游客362

  • 游客18

    游客18

  • 游客232

    游客232

  • 游客923

    游客923

  • 游客791

    游客791

  • 游客109

    游客109

  • 游客736

    游客736

  • 游客888

    游客888

  • 游客816

    游客816

  • 游客583

    游客583

  • 游客695

    游客695

  • 游客154

    游客154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鱼病小灵通 2018-7-27 10:15
17828520202: 只说什么病,不说用什么药吗
如果发生鱼病,请教技术老师,对症用药。
回复 通心粉1074799 2018-7-27 00:36
定期泼洒生石灰和磷肥,切记:高温季节1,少喂饲料,2,不要用杀虫,杀菌药,3,多加注新水,4,增加寻塘次数,5.除了傍晚外多增氧。
回复 17828520202 2018-7-26 18:37
只说什么病,不说用什么药吗

查看全部评论(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