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全面解析!

来源: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016-12-9 09:03

作者: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蒋明健 翟旭亮
   梁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成世清
   北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罗平元

    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重庆曾经是典型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市场自给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50%左右徘徊;“十二五”期间渔业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克服外部环境的先天性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新、土”水产;历经了破冰、夯实基础到快速发展跃上新台阶的过程,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使渔业总产量、产值和渔民纯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翻番的目标。
 
一、增产增效情况

    经试验区县统计的资料分析得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平均产量是一般精养池塘传统养殖平均产量的3倍以上

(一)经济效益
    由于精养区对面积进行了极大的压缩,捕捞和管理十分便利,既降低劳动强度,也节省劳动力开支;由于分区域饲养,有利于梯度养殖或多品种养殖;将传统池塘养殖的平均产量1000kg/667㎡提高到3300kg/667㎡;同时增加了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季节价格变化情况安排生产和销售,平均利润提高到16000元/667㎡以上,是传统养殖的4倍以上。投入成本比新建鱼池划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设施改造及配套设施费20000元/667㎡左右,相当于流水养殖水体700元/m³左右,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可以节水90%以上;比常规池塘减少80%以上的清淤能耗和劳动成本。

(二)环保效益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相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一是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二是实现室外工厂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三是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该技术显著提高环保效能,可将污染预防、环境绩效、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等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促进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能量转换和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水产养殖污染物回收处理技术,可使水产污染物回收率达60%以上,经生态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处理,可再生利用率达100%,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其净化水质良性循环使用,可减少鱼病发生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大大提高了绿色水产品产量,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社会效益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改造只增加原池塘面积3%的面积(含流水养殖渠、精养渠和管理房建设),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大幅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该技术投入不大、见效快、使用周期长,能根本解决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瓶颈问题,达到低碳、环保、持续、健康水产养殖的目的;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时美化乡村环境,富有观赏性,特别适合休闲渔业的推广,把景观和科普结合起来了;同时是贫困乡村农业产业精准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有助于秀美山村建设。

二、技术要点

    标准养殖流水沟渠按池塘总容积的29m³/667㎡左右修建,并设立废物集污区,采用水体高效增氧和推进系统,完成池塘水体不断循环流动,并在养殖槽内形成高溶氧区,实现养殖对象的完全可控,高密度养殖吃食性鱼类,在养殖渠外的净水池塘套养滤食性鱼类的生产方式,实现养殖渠内产量达到100kg/m3,大池塘鲢鳙鱼产量达到500kg/667㎡,总养殖面积产量3300kg/667㎡以上的水产品产量,同时将养殖对象的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并加以利用。实现养殖全过程有机质污染物对环零排放。

(一)池塘配套基本建设
    1.精养小池(高产精养区)修建要点。一般选择面积(20~30)×667㎡,水深2m的池塘为宜(也可以是几个联通的较小池塘),首先,对大池塘进行必要的改造,如加固塘坎、清除淤泥、增加池深等;其次,精养流水养殖渠修建于大池塘长边一侧,平行于大池塘堤并列修建两条水泥池堤,形成长12m、宽5m、深2.8m形成有效水深2.4m的多条养殖沟渠,高产精养渠面积占大池塘面积的2%左右,体积控制在29m3/667㎡左右。水泥池堤两端修建垂直插槽,插槽中插上钢丝网,即成精养流水养殖渠。在每条养殖渠后端留下3m距离,并于尾端修建高于渠底50cm的水泥墙,作为鱼粪及残饵拦截沉降收集区。精养渠水体通过两头隔钢丝网与大池塘连通。整个养殖渠底部全部硬化平整,与大池塘底部略高或基本持平。

(二)流水循环及增氧配套设施
    增氧及水循环是通过在精养渠前端钢丝网外侧安装正方形微孔曝气盘,曝气盘平行设置于水下约80cm,曝气盘一侧设置倾斜角为600的彩钢或者塑料挡板,使用罗茨风机向曝气盘充气后,气泡会带动水体向上运动,当气泡和水流上升遇到挡板阻挡后会改变方向,形成横向水流,流向高产精养区,实现了同时曝气增氧和形成水流的效果。水流通过高产精养区后,从高产精养区后端回流进入大池塘,再从前端被罗茨风机气流带入高产精养区,就实现了池塘水体的循环流动和交换。每台2.2kw罗茨风机带动一口小池,24h不能停机,另外在养殖池中再设置一套备用增氧系统。流入大池塘的水通过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吸收及水体自净作用,维持水质稳定。

(三)污物收集清理
    鱼粪及残饵漂流到养殖渠后端时,由于水流减缓,沉降于鱼粪收集区,再通过底部吸盘抽吸到污水池,每天抽吸2次。漂浮的少量粪便和残饵,通过水面拦截技术分流提出。实验证明,该系统鱼粪及残饵收集率可以达到75%。

(四)水质调节净化处理
    流水养殖渠道排出的水通过管道或者水渠排到池塘取水口对面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池塘水体的逐级循环净化道标后再次利用;净化水池塘投放滤食性鱼类个体不能过小,数量要适中,一般投放500g/尾以上的鲢鳙鱼200条/667㎡左右,否则不利于浮游生物的利用、水质净化和产量的提高;池塘鱼菜共生面积控制在大水面的10%~20%,呈取水口和排水口对称摆布和排列,栽种蔬菜品种,夏秋季以空心菜、丝瓜等为主,冬春季以水芹菜、生菜等为主,这样既有利于水体净化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副产品收益。

三、技术推广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规范化操作
    由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含量高,目前刚刚在重庆开展了小范围的试验,还未在全市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何将该养殖技术应用于产业化经营,避免失误、控制风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同时要求水产养殖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最优的操作办法和养殖模式。

(二)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养殖场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配套工程的修建,首先,要有一定规模的池塘,一般要选择水深不低于2m,面积不少于20×667㎡,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其次,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水源等基本条件;第三,因为是集约化养殖,最好是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

(三)日常管理
    池塘循环流水集约化的高产养殖,必须实行精细化的全天候的24h的监控和管理;不得停电和缺氧,须自备发电机和准备多个氧气罐,可以采用活鱼运输车辆一样的应急装置;同时适时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提前做好水质调节和补水换水工作;与此同时做好防洪防盗、水体定期消毒和鱼病防治工作。


收藏

已有142 人点赞

  • 游客524

    游客524

  • 游客194

    游客194

  • 游客20

    游客20

  • 游客681

    游客681

  • 游客508

    游客508

  • 游客647

    游客647

  • 游客187

    游客187

  • 游客913

    游客913

  • 游客251

    游客251

  • 游客822

    游客822

  • 游客991

    游客991

  • 游客447

    游客447

  • 游客219

    游客219

  • 游客517

    游客517

  • 游客395

    游客395

  • 游客518

    游客518

  • 游客988

    游客988

  • 游客561

    游客561

  • 游客917

    游客917

  • 游客735

    游客735

  • 游客111

    游客111

  • 游客830

    游客830

  • 游客691

    游客691

  • 游客329

    游客329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