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可以遇见对虾的虾须从中间断裂,有的断须处还有黑点,造成对虾断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虾脱壳困难,在对虾蜕壳的过程中,部分虾须的外壳无法正常全部脱离虾体,最后导致无法蜕出的部分断裂,出现断须的现象。
2,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主要的原因是底质差,病原微生物在池塘底部大量繁殖,对虾体质下降之后,引发的细菌感染。断须是一个信号,表明池塘底部恶化,底氧不足,有害菌占优势等。断须处由于没有足够的VC使断须处及时愈合,容易被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或者被氧化成黑色,造成断须处的黑点。
二,处理建议。
(一),对于脱壳困难引发的断须,处理建议可参考脱壳困难的处理建议:
(一)预防。
1,在养殖的过程中做好底质和水质的管理,确保水质指标的稳定和在养殖对虾适宜的范围内,保证池塘底部溶氧的充足。
2,在对虾蜕壳高峰期来临之前,即农历初一、十五前后5天,使用虾蟹脱壳促长散以及水产专用VC,增强对虾的体质,外用速补离子钙等补充水体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促进对虾的顺利脱壳。
(二)处理建议。
对虾发生脱壳不遂时,可以先外用速补离子钙(300-500毫升每亩米水体,如果遇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最好是和泼洒姜一起使用),连续使用2-3次,在入夜前可以使用颗粒氧等化学增氧剂,补充池塘底部溶氧的不足,有利于对虾的蜕壳。
减料内服,可以使用虾蟹脱壳促长散(每包250克拌料20千克)以及水产专用VC拌料投喂,连续使用2-3天,增强对虾的体质。
同时进行水质检测,如果发现水体的不良,氨氮,亚硝酸盐,pH偏高等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法请参考《水产技术百科全书》水质底质相关的章节。
(三)对于池塘底质恶化,细菌感染引发的断须。
可以先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使用1-1.5亩米)+三黄散(100克每亩米)进行水体的消毒处理,之后再使用氧化型底改(如10%-15%过硫酸氢钾,每亩使用200-250克)和化学增氧剂(如过氧化钙等,250-500克亩)配合使用1-2次,改良底质,减少底部细菌的滋生,在养殖管理中,保持底氧的充足。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水产原理
|